聊城大学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史课件 四十年代音乐.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四十年代音乐(1941~1949) 概述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取得胜利;1946年爆发了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直至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年代的中国音乐是在连年不断的战争环境中发展起来的。(见《教程》222页) 40年代期间,二、三十年代的一批著名音乐家相继离世,如刘天华、聂耳、王光祈、黄自、张曙、萧友梅、任光、冼星海等,这些音乐巨星的陨落是中国音乐界的重大损失 。40年代,一批爱国音乐家又成长或成熟起来,如马思聪的小提琴音乐,谭小麟的室内乐等。 概述 这一时期的传统音乐,如江南丝竹、京剧、广东音乐等,有了新的面貌和发展。 毛泽东1942年5月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于近现代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与走向起着导向性的作用。歌剧《白毛女》是在这一理论方针指导下的产物。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将会展示这一理论指导下的成果。 战争年代歌曲 中国小提琴家马思聪的贡献 室内乐、钢琴曲、管弦乐创作 歌剧《白毛女》的诞生 本时代中国传统音乐概况 本章习题 胜利的旗帜迎风飘扬——战争年代歌曲 40年代,中国人民迎来了两次历史性的伟大胜利,这一阶段的歌曲作品鲜明地反映了中国处于连绵不断战争岁月的时代特色。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爱国音乐家所创作的抗战歌曲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时代呼声 。如1941年3月,国民政府教育部主办的“千人大合唱” ,重庆等地大中小学师生组成了20余个合唱队参加;1942年3月教育部音乐教育委员与白沙音乐教育推进委员会在白沙镇举办“白沙万人大合唱”,参加者有各个学校的歌手6000余人,到场听众在70000人以上。 这一时期除了战斗性的抗战歌曲之外,还有对汉奸、发“国难财”的奸商和国民政府腐败黑暗统治进行讽刺与揭露性的歌曲作品,如舒模的《你这个坏东西》、《大家唱》、《跌倒算什么》,费克的《茶馆小调》、《五块钱》,宋扬的《苦命的苗家》、《古怪歌》等。 舒模《你这个坏东西》,谱例见《教程(下)》83页。 费克《茶馆小调》,谱例见《教程(下)》84页。 解放区的歌曲创作呈现出一种新的面貌与气象,以明朗、乐观、雄伟为情绪基调,表现了对胜利前途的信念和新的生活的向往。如李伟《行军小唱》,张鲁《有吃有穿》、劫夫《歌唱二小放牛郎》、马可《南泥湾》、卢肃《团结就是力量》、刘西林《解放区的天》、曹火星词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徐曙《晋察冀小姑娘》、洛辛《淮南,我们的家乡》等。 劫夫《歌唱二小放牛郎》,谱例见《教程(下)》86页。 从“音乐神童”到爱国的“叛徒”——中国小提琴家马思聪的贡献 马思聪(1912~1987),出生于广东海丰。1924年~1929年去法国学习小提琴,1928年考入巴黎音乐院,1929年回国,1930年再赴法国师从毕能蓬学习作曲,1932年回国,并举行小提琴独奏巡演, 轰动音乐界,被誉为 “音乐神童”。 1930年,马思聪在广州欧阳予倩创办的“广东戏剧研究所”附设乐队中任指挥兼第一小提琴;1933年,任南京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讲师。1937年至1939年,受聘于广州中山大学教授。1940年6月任中华交响乐团指挥。1944年11月任贵阳艺术馆长。1946年7月任台湾省交响乐团指挥,并在台湾各地举行小提琴独奏音乐会。1947年任广州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主任。建国后,长期担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和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等职。1967年因不堪忍受批斗和侮辱而离开 祖国,被定性为“叛国投敌”,1982年平反。 1987年5月在美国去世。 (见《教程》228页) 马思聪的音乐创作 马思聪音乐创作的最大特点是将西方印象派技法与中国民族乐派相结合,创作的作品有多种形式,以小提琴作品影响最大。 他的代表作品有:小提琴曲《第一迴旋曲》《内蒙组曲》《西藏音诗》等,交响乐《欢喜组曲》《山林之歌》等,合唱作品《民主大合唱》《祖国大合唱》《淮河大合唱》等,芭蕾舞剧《晚霞》等。 马思聪小提琴曲中流传最广的是《思乡曲》,这是《内蒙组曲》中的第二乐章。音乐主题引用了绥远民歌《城墙上跑马》。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产生了较大影响。 室内乐、钢琴曲、管弦乐创作 谭小麟的室内乐创作: 谭小麟(1911~1948),1932年考入国立音专,随朱英学习琵琶。学习期间曾创作民乐合奏《子夜吟》、《湖上风光》,改编琵琶曲《飞花点翠》、《蜻蜓点水》,并分别由百代公司和高亭公司灌制唱片。1936年个人捐资筹建“上海管弦乐团” 。1937年师从黄自学习作曲。1939年入欧柏林音乐院,1941年初转到耶鲁大学音乐院。1942年起,开始跟随耶鲁大学音乐院院长欣德米特学习作曲,成为当时中国首屈一指的现代派作曲家。 1946年回国,任上海国立音专教授兼理论作曲系主任。任教两年多时间内,培养了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