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松原市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思考.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于松原市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思考
旅游资源的基本情况
松原市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根据国家旅游局颁布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统计,全市现有比较著名的旅游单体景点334个,涵盖了8个主类的全部,有28个亚类,63个基本类型。其中,五级旅游资源7个,四级旅游资源17个,三级旅游资源36个,二级旅游资源67个,一级旅游资源54个;分别占旅游资源总数的2.67%、6.69%、14.17%、26.38%和21.26%。
近几年,松原市的旅游总收入不断增长,由2003年的1.51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6.4亿元,四年翻了两番,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近百万人次,仅查干湖景区就接待70万人次。截止2007年6月,全市旅游服务企业总数发展到70余家;其中,国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发展到9处,国内旅行社发展到25家,旅游星级饭店发展到10家,游船发展到160艘、旅游专线车2辆,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近万人。查干湖旅游区成功晋升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乾安大布苏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省级地质公园、吉林大学地质教学基地;宁江森林公园晋升为省级森林公园。全市旅游产业规模在不断扩大,旅游服务功能也在不断完善。除此之外,诸如成吉思汗昭、妙因寺、鸿鹄公园、查干淖尔广场、王爷府商业区、查干湖游客中心、查干湖旅游公路、查干湖度假村、查干湖宾馆等重点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作用。龙华寺、龙华吉祥乐园、查干湖影视基地等发展潜力大、产品档次高、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建设取得了新进展。查干湖生态湿地、乾安泥林博物馆扩建、王爷府生态休闲旅游区、珠尔山旅游度假区、辽金故里文化旅游区等8个“十一五”旅游重点项目也列入了《吉林省旅游项目投资开发战略规划》。可以说松原市旅游资源开发和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
制约全市资源开发建设的主要问题
虽然松原市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对旅游产业发展认识不足,合力兴旅的局面尚未形成。据了解,当前制约旅游资源开发???设的主要思想障碍,一是“认识上的片面论”。认为松原没有名山大川,旅游资源匮乏,没有什么可以开发的;二是“远水不解近渴论”。认为旅游投资大、见效慢、战线长,远水解不了近渴。三是“旅游资源闲置论”。认为东北地区旅游旺季时间短,建成景区也是一年闲半年,搞旅游不划算。由于受上述思想的影响,对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业发展还没真正引起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往往说起来重要,干起来不重要。没有真正纳入领导的议事日程,尚未形成合力兴旅的大环境、大氛围。
2.旅游资源开发步伐缓慢,整体开发水平低。松原市除查干湖旅游度假区已初具规模,在省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外,其它旅游景区(点)都不具备综合接待能力,服务功能还不完善,成型景点少。旅游产品弱、小、散,知名度不高,影响力不强,尚未与区内、外联成带、形成网。多数旅游景区可进入性差,内部道路、电力、通讯、标识等基础设施不完善。
3?郾政府引导性资金投入不足,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力度不大。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主要靠招商引资,但政府导向性资金投入也非常必要。据不完全统计,“十五”以来,全市各县区除前郭县政府对旅游资源开发建设投入较大以外,其他各县区政府对旅游的投入微乎其微。由于引导性资金投入不足,项目包装工作很差,多数项目只是口头项目,既无项目建议书,也无可研报告,更没有立项,很难招来商,引来资。
4?郾旅游管理机构不健全,人员少,力量弱。市旅游局编制9人,其中行政编5人,机关事业编1人,事业单位事业编2人,工勤编1人。由于人员少,力量明显薄弱。县(区)中只有前郭、扶余、宁江单独设立了旅游局,长岭县旅游局与宗教、外事合署办公,乾安县旅游局还在进一步研究中。扶余县旅游局属事业单位且未经市编委批准,随时有被撤掉的可能。全市旅游管理机构这种现状很难适应日益兴起的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5?郾旅游管理机构对旅游资源开发建设缺乏有效监管。旅游资源大多属于国有集体资产,管理上分属多个部门,上下未能行成一体,旅游管理部门又不是旅游资源管理主体,对旅游项目开发建设没有审批权限,在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中很难起到指导和监管的作用。
加快全市旅游资源开发建设的几点建议
1?郾进一步提高认识。旅游业是一项新兴产业,需要有一个认识过程。尤其是对松原这样一个旅游起步较晚的地区来说更需要不断深化认识。旅游业是拉动能力强、市场需求旺、发展潜力大的综合性动力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业对于促进对外开放,扩大就业,优化产业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乃至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领导要站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来认识和重视旅游业发展,努力营造发展旅游的环境氛围,真正把旅游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