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散文阅读特点答题思路.ppt

发布:2017-03-09约5.33千字共3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阅读步骤和技巧 1、纵观全篇 把握主旨 A、眼观六路,一丝不苟 A、眼观六路,一丝不苟 B、思接千载,触类旁通 2、理清脉络 划分层次 A、标好自然段 B、勾划重点语句 C、标出材料和观点。 第二、审题须知 . 1、由赋分推测答题点数——公平交易 2、由“原句”落实信息区间——顺藤摸瓜 3、由它题信息区间推出此题信息区间——由此知彼(2002年19题) 4、由题干信息确定答题内容——对号入座 如2001年的第22题: 第三段中,作者说:“玻璃门根本不是门。”请联系“门”在文中的主要含义,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4分) 信息区间,有两个现成的句子: “……然而一扇门的象征和奥秘在于它那隐秘的性质。玻璃门根本不是门,而是一扇窗户。门的意义就是把隐藏在它内部的事物加以掩盖,给心儿造成悬念。” 稍加分析可以看出,这两个句子,下句是对上句的解说,其实是一个意思,只能算作一个点,结合划线句子,就应该想到在“玻璃”上做文章,第二个点也就能总结出来了——门是隐秘和掩盖内部的事物的;而玻璃门是透明的,毫无隐秘可言。 由赋分推测答题点数——公平交易 第三、组织语言 “现代文阅读的答案就在原文中,不要凭空去想。” ——先找准信息源,坚持能截取原词句的不自编,能提炼要点的不另造的原则。 1、照抄照搬摘取原文 2、改头换面仿写原文 3、先拟草稿言简意赅 19.从文中看,乡土都给人们打下了哪些“童年的烙印”?(不超过28个字)(4分) 原文:人生旅途崎岖修远,起点站是童年。人第一眼看见的世界,就是生我育我的乡土。他从母亲的怀抱,父亲的眼神,亲族的逗弄中开始体会爱。乡土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溶化为童年生活的血肉,不可分割。而且可能祖祖辈辈都植根在这片土地上,有一部悲欢离合的家史。在听祖母讲故事的同时,就种在小小的心坎里。邻里乡亲,早晚在街头巷尾、桥上井边、田塍篱角相见,音容笑貌,闭眼塞耳也彼此了然,横竖呼吸着同一的空气,濡染着同一的风习,千丝万缕沾着边。一个人为自己的一生定音定调定向定位,要经过千磨百折的摸索,前途充满未知数,但童年的烙印,却像春蚕作茧,紧紧地包着自己,又像文身的花纹,一辈子附在身上。 【答案】①父母亲族的爱 ②家乡的山水草木   ③悲欢离合的家史   ④邻里乡情 照抄照搬摘取原文 优秀精品课件文档资料 散文阅读命题特点和答题思路 阅读的目的在于“看懂”,看懂文字记录的思想、承载的意义。说散文阅读的能力强,意思就是看懂、鉴赏的能力强。检查你是不是真“懂”,即你写出的答案与文意是否相符。谁的答案对、谁的答案错,必须以文本为依据。尊重文本的客观性,是阅读能力考查设题的基本原则。因此认真解读文本,是正确答题的前提 答题与阅读是不可割裂的,在阅读能力的考查中阅读永远是第一位的。不想认真读文本,靠所谓“答题技巧”得分,是舍本逐末,绝不会取得好成绩。 散文题的设问,可谓千变万化。因此,了解常见的出题方式及答题思路,对提高成绩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考查对文意的理解,答案主要在文本中寻找 其题量约占散文题总量的四分之三。考查可以从词、句、段等不同角度切入,考查对句、段意思的理解以及对文内各种逻辑关系的把握。 1.就词、句“含义”设问 解题提示 这类提问表面看是就词、句设问,但考查的大都是词句在文中的含义,答题时需要结合上下文意,整合作答。例题:福建《泪与笑》 (文本相关段)此外失望人的傻笑,挨了骂的下人对主子的赔笑,生离死别时节的苦笑——这些笑全是“自然”跟我们为难,把我们弄得没有办法,是我们承认失败的表现,是我们心灵的堡垒下面刺目的降幡 请谈谈你对文中“是我们心灵的堡垒下面刺目的降幡”,这句话的理解。 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因素把我们弄得无可奈何,只好痛苦地承认自己的失败。 解答题目既要考虑句中关键词语(“降幡”意为投降的小旗)也应注意题句与上下文的关联(总结句,总领句,过渡句,比喻句,因果句)。 练习:略 解题提示 段落是文章中最为关键的语言单位。准确把握段意、准确给段落、全文分层,都是最重要的阅读基本功。 2.就段落、层次设问 例 本文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书虫”形象。 你认为第一段和第二段对“书虫”的描写各有什么侧重? 这两段的内容有什么关系?(北京) 3.就全文主旨设问 问题形式:中心是什么,是如何体现这一主旨的,作者的态度是,蕴含的感情态度是 解题提示: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从分析标题入手,从分析材料入手,从分析首段入手,从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