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五章 意识和注意ppt.ppt

发布:2016-06-26约8.58千字共7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 意识和注意 本章知识要点 意识的一般概念 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注意的一般概述 注意的认知—神经机制 第一节 意识的一般概念 心理学发展历史中对意识研究的变迁: 心理学发展早期:意识曾经是心理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 行为主义:强调心理学研究的客观性,将意识完全排除在心理学研究范围之外; 认知心理学:重新将人的内部心理过程作为研究的对象; 对裂脑人、催眠和精神活性药物引发的意识状态的大量研究; 人本主义心理学:个体可以通过意识执行其意志和愿望,意识经验受到特别重视。 一、意识是什么? 意识是个古老又难解的谜。迄今为止意识还没有一个令人满意的定义。 心理状态:“意识”意味着清醒、警觉、觉察、注意等; 心理内容:包括可用语言报告出的一些东西; 行为水平:指受意愿支配的动作或活动,与自动化的动作相反; 哲学水平:与物质相对立的精神实体。 意识概念本身很复杂,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理解。 1.意识是一种觉知 “观察者”觉察到了某种“现象”或“事物”。内部状态和外部存在。 2.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功能 对个体的身心系统起统和、管理和调控的作用。 3.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 可以分为不同层次或水平,从无意识到意识,是个连续体。 二、什么是无意识? 又称潜意识,是相对于意识而言的,是个体觉察不到的心理活动。 按照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的观点,无意识包括大量观念、愿望、想法等,因为和社会道德存在冲突而被压抑,不能出现在意识中。 心理动力学(精神分析) Freud 意识 前意识 无意识 认知学派认为,无意识主要用于完成一些背景任务,面对大量信息时,无意识可以对这些信息进行监控、分类和储存。 1.无意识行为 有些已经自动化的行为,不受意识的控制。(微格课) 2.对刺激的无意识 人有时并未察觉对行为产生了影响的事件。(双耳分听实验) 3.盲视 对刺激的无意识察觉是由于脑损伤引起的。 三、意识的局限性和能动性 1.意识的局限性 许多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事物或刺激,人是意识不到的。(380~780光波,16~20000Hz声波) 当人专注于某件事时,通常会对其他事情“视而不见”。 原因:能同时意识到哪些东西与认知过程的性质和认知技能熟练程度相关。 2.意识的能动性 人看到的东西不限于外界刺激。 人看到的,不是世界的本来面目。(盲点,错觉) 人会在特殊情况下产生幻听、幻视等幻觉。 意识对人类的生存有重要的作用: ①通过限制人们的注意,减少不断输入的刺激能量; ②使人们依据知觉的组织规律,把连续不断的经验划分为客体(空间模式)和事件(时间模式); ③使我们能利用过去的记忆对现时输入的信息做出最佳的判断和行为。 正是通过意识,个体能分析因果关系,想象现实不存在的情景和可能性,计划未来的行动,用预期的目标来指引行为。 四、生物节律的周期性与意识状态 意识状态的变化和机体身体功能的周期性变化密切相关。 人体的生物节律即人体的基本生理活动、过程和心理状态的周期性变化。一般以一天为一个周期。 位于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对人体的这种生理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周期性变化起关键作用。 视交叉上核→松果腺→褪黑激素(镇静作用) 季节性情感障碍(五月病,春困,冬天自杀的人较多) 第二节 几种不同的意识状态 一、睡眠与梦 (一)睡眠 1.睡眠及其阶段 睡眠是一种与觉醒对立的意识状态。 在古代,睡眠被认为是类似于死亡的,是灵魂暂时离开了肉体。 现代通过脑电的测量,身体各项功能指标的变化来研究睡眠。 研究显示,大脑处于清醒和警觉状态时,脑电中有很多β波。β波频率较高、波幅较小;而当大脑处于安静或休息状态,β波被α波取代。α波频率较低、波幅稍大;而在睡眠状态,脑电则主要是Δ波,频率更低,波幅更大。 睡眠的几个阶段 根据脑电图的研究可以将睡眠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脑电成分主要是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个体处于浅眠状态,身体放松、呼吸变慢,很容易惊醒。大概持续10分钟。 第二阶段:偶尔出现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称为睡眠锭。个体较难被唤醒。持续时间约20分钟。 第三阶段:脑电频率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Δ波。约持续40分钟。 第四阶段:大多数脑电波呈现为Δ波,称作深度睡眠。肌肉进一步放松,身体功能的各项指标均放慢。梦呓、梦游、尿床。 第三、第四阶段的睡眠被称为“慢波睡眠”。 前四个阶段大约经历60~90分钟。随后会有翻身的动作并且很容易惊醒。接着进入睡眠的一个新阶段—“快速眼动睡眠”。 REMsleep阶段:Δ波消失,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出现,与个体清醒时的脑电很相似。眼球开始快速做上下左右运动,并且通常伴有栩栩如生的梦境;心跳和血压变得不规则,呼吸变得急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