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氧化还原反应复习课教案和教学反思.doc

发布:2017-05-15约4.56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总复习.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的判断。 能力培养:通过复习培养判断能力和应用能力。 思想情感: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进取的精神。 科学方法:认识本质,进行资料整理与完善的方法培养。 重点、难点? 关于氧化还原反应实质的理解、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和有关产物的推断。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设疑】请同学们讨论以下问题: 1.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和表征是什么? 3.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强弱的判断原则是什么? 4.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判断方法是什么? 5.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技巧是什么? 6.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的要求是什么? 7.氧化还原反应基本计算的规律是什么? 根据讨论后逐一回答问题。 1.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2.有电子得失或电子对偏移的反应是氧化还原的实质、氧化还原的标志。 3.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 4.氧化产物是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的生成物,还原产物是发生还原反应的生成物。 5.配平的技巧是电子得失守恒。 6.电子转移的方向和电子转移的数目。 7.计算规律是电子得失守恒。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讨论式回忆复习。 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适当讲解。 【投影】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网络 【归纳总结】 1.概念实质:电子的转移(或偏移) 根据知识网络提出问 题。 氧化产物是怎么判断 呢? 生—生研讨: 根据学生的复习情况在大脑中整理信息,使头脑中的知识体系完整。 ?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特征:元素化合价变化 从对应关系去判断: 还原剂→氧化产物 从价态变化去判断: 元素化合价升高后的产物。 ? 2.表示方法 电子转移:单线法(转移方向) 双线法(化合价升降) 3.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依据原则:氧化剂化合价降低总数 =还原剂化合价升高总数 技巧:得失电子守恒 4.有关计算 依据:升、失、氧、还 方法:根据守恒列等式(电子守恒) 提问: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方法与步骤是如何呢? 生—生研讨: 教师归纳总结,结合学生以清晰的思路和知识网络启发探究。 【设问】请举例说明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和基本反应类型。 【板书】二、疑难点拨 1.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认识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复分解反应既没有单质参加,也没有单质生成,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回答: 化合反应: 氧化钙与水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铁与氧气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分解反应: 硝酸钾分解,是氧化还原反应。 碳酸钙加热分解的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置换反应: 锌与稀硫酸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复分解反应: 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根据高考说明的要求解决学生中常出现的问题。 ? ? ? ? ? ? ? ? 从反应类型看氧化还原反应,使学生思维系统化。 ?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板书】 2.从元素价态变化判断氧化性或还原性规律 【方法指导】从不同的实验说明: 元素的最高价态有氧化性为氧化剂,如:Fe3+、浓H2SO4、KMnO4、HNO3,其中正三价的铁、正六价的硫、正七价的锰、正五价的氮均有强氧化性。 元素的最低价态有还原性为还原剂,如:S2-、Fe、Na+、C、H2、I-。 中间价态的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如:SO2、SO32-、Fe2+、S。 请根据上述一般规律,写出具有代表性的氧化还原方程式。 【设问】氧化还原性强弱怎样判断? 【板书】小结 3.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1)由金属性或非金属性比较强弱: 金属单质的还原性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强→弱,其离子的还原性由弱→强。非金属性越强的非金属单质其氧化性越强,其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分析记忆,练习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回答: 可以根据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判断强弱。 从不同的实验事实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从基础的知识升华到理论规律的小结。 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通过不同的方面进一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