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工程的设计阶段进行造价控制主要思路探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基建工程的设计阶段进行造价控制主要思路探析
摘要:加强单位基建工程的造价控制,努力降低建设成本、提高建设效益十分必要。作为基本建设工程投资方和工程建设全过程控制的管理方,是控制基本建设工程造价的主体,应积极参与工程造价的控制,而设计阶段是工程造价控制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基建工程 设计阶段 造价控制
基本建设是一项投资大、受益时间长的重要工作,建设任务重、投资规模大、建设时间紧和建设资金短缺是当前单位基建工作的基本状况和特点,如何有效地控制基本建设投资,合理降低建设项目造价,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建设项目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合理降低建设项目造价,是各个单位基建工程管理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是基建工程造价的关键。本文主要分析了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现状,进而从推行设计招标制度、进行造价限额设计、改革设计费的计算和审核办法,通过建立激励机制、推行设计监理制度等机制,在节约基建工程成本的同时,确保工程质量不打折扣。
1、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现状
目前基本建设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现状有以下几点:
1.1设计招投标只重设计方案
作为设计招标不尽全面,往往只注重方案设计阶段的招标,忽略了技术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招标工作。一旦设计方案中标,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就成为方案设计中标单位一揽子工程,由于在后面的设计中不存在外部竞争机制,设计单位压力不大,也不会过多投入人力物力去进行优化设计,控制造价的积极性因此就不会提高。
1.2初步设计的深度不够
总承包一般先方案投标,方案通过后马上在此基础上总包报价,深度一般只达到了初步设计,可见初步设计尤为重要。但在实施过程中,许多方案设计只有几张效果图,平、立面图,连最基本的尺寸也没有,投资估算只能盲目估计。初步设计虽然有了建筑、结构、水电的设计,但往往也是粗糙的设计。图纸的设计深度不够导致设计漏项,尤其建筑设计不够细化,给结构设计确定荷载的大小带来困难,再加上设计人员缺乏责任心,缺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敷衍了事,使得结构设计不规范、不标准。设计的粗制滥造,不得不补充建设内容,必然给工程量的计算来差错。
1.3设计收费不合理
设计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业主常把设计阶段的费用压到令人难以接受的地步,挫伤了设计人员的积极性。其实,虽然设计费在建筑产品的整个工程造价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小,但起到的作用却非常大,高质量的设计可以将建筑产品的成本降至最低,使可能产生的问题和隐患减到最少。而在业主压价的这种情况下,设计人员只能降低设计和服务质量来加快设计进度,难以再考虑工程技术、经济、功能最优化。这种低收费势必带来日后设计的更改,增加工程投入,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1.4设计变更管理不完善
设计变更主要是设计单位在工程合同范围内由于工程设计不完善,为保证工程质量,填补设计漏项或满足现场条件变化而对设计进行的修改工作,也是指按建设单位的意图,监理单位或施工单位的修改意见,在建设单位采纳同意后,在符合规划等要求的情况下,设计单位原设计所作的变更。
2、基建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解决方法
基建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解决方法有以下几点:
2.1推行设计招标制度
设计是工程建设的龙头,当一份施工图付诸于施工时,就决定了工程本质和工程造价的基础。一个工程在造价上是否合理,是浪费还是节约,在设计阶段大体定型。由设计不当造成的浪费影响之大事人民难以预料的。目前设计部门普遍存在“重设计、轻经济”的观念。设计概预算人员机械地按照设计图纸编制预算,用经济来影响设计,优化设计,衡量、评价设计方案的优秀以及投资的使用效果只能停留在口头。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只负责技术责任,不负经济责任,特别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设计人员为了满足建设单位的要求,为了赶进度,施工图设计深度不够,甚至有些项目(如装修部分)出现做法与造型交代不清,使设计预算与实际造价出现严重偏差,预算文件不完整。因此,推行设计招标,引进竞争机制,迫使竞争者对建设项目的有关规模、工艺流程、功能方案、设备选型、投资控制等作全面周密的分析、比较,树立良好的经济意识,重视建设项目的投资效果,用最经济合理的方案设计参加竞赛。这样才能激发设计者以最优化的设计,最合理的造价,赢得市场,从而有效地控制造价
2.2产积极推行限额设计
限额设计就是按批准的投资估算控制初步设计,按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即将上限设计审定的投资额和工程量先行分解到各专业,然后再分解到各单位工程和分部工程。各专业在保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按分配的投资限额控制设计,严格控制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不合理变更,以保证总投资限额不被突破。投资分解和工程量控制是实行限额设计的有效途径和方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