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版高中历史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1.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人教·通用).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解析】选D。本题借助关于“九鼎”的历史材料考查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本题考查历史常识“鼎”。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之器,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而发展为传国重器,国灭则鼎迁,历商至周。所以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权力的象征。 * 二、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的关系 1.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周天子由嫡长子世袭,其余诸子由周天子将土地和庶民、奴隶分封给他们,成为诸侯。在诸侯领地内,诸侯仍由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接受分封,成为卿大夫。卿大夫再依次分封。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森严的等级。 2.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宗法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从而维护了政治统治的稳定。总之,分封制与宗法制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的关系。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关系(如下图) 四、秦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特点及影响 1.特点 (1)权力高度集中,皇权至高无上,地方无条件服从中央,中央集体对皇帝无条件负责。 (2)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之间、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的两对基本矛盾。 2.影响 (1)积极 ①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朝国力日益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中国成为当时的世界大国。 ②促进了中国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③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2)消极:封建专制统治的强化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阶级矛盾激化,给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破坏。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例1】(2010·广东文综·T12·4分)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宗法制历史概念的内涵外延的理解及历史知识迁移能力。古代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制度,它保证了贵族的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有利于凝聚宗族,将“国”和“家”结合起来,强化王权。 答案:A 一 【例2】(2010·新课标全国文综·T24·4分)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分封制下的政治格局及相关地理概念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只要知道各省简称,熟悉西周封国,即可解答。选项中各省的简称依次是:(豫、冀) (湘、鄂)(鲁、晋)(粤、桂)。 答案:C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例3】(2010·新课标全国文综·T25·4分)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除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二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下郡县制的内容,从而考查学生从文字等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首先要清楚材料中的“封建”实指西周“分封制”。分封制下,诸侯到卿、士,其权力、地位和财产一切世袭,一般平民被排除在政治权力之外。秦始皇推行郡县制,郡守、县令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官吏任免的标准是才干政绩。故地方政治权力向一般平民开放,此即材料中所谓“公天下”。 答案:D 1.(2010·上海单科·T3·2分)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该是( ) A.夏人的活动地域 B.周朝的重要都城 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从夏朝时期到春秋末期是我国的青铜时代,尤以商周时期最为辉煌;“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可以推断为春秋战国时期。综合上述信息可以推断此地为周朝的重要都城。 2.(2010·安徽文综·T14·4分)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解析】选C。本题考查郡县制的相关知识。A表述虽然符合柳宗元的原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