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滇地区壳幔地震各向异性研究进展-中国地震.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CMYK
第 34卷 第 2期(207~218) 中 国 地 震 Vol.34 No.2
2018年 6月 EARTHQUAKERESEARCHINCHINA Jun.2018
张艺、高原、赵镇岭,2018,川滇地区壳幔地震各向异性研究进展,中国地震,34(2),207~218.
研究综述
川滇地区壳幔地震各向异性研究进展
1) 2) 1)
张艺 高原 赵镇岭
1)上海市地震局,上海市兰溪路 87号 200062
2)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地震预测重点实验室),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 63号 100036
摘要 根据川滇地区已有的地震各向异性研究结果,利用体波、面波资料的结果,分析川滇
地区不同构造尺度、不同深度的地震各向异性特征。对比不同方法研究川滇地区介质各向异性
的特点,探讨了该地区的介质连续性及壳幔耦合状态。分析认为,地壳上地幔各向异性的差异
表明,川滇地区具有复杂的地壳及上地幔形变机制。因此,对于川滇地区壳幔地震各向异性的
深入理解,需在理论上和高密度数据资料基础上加强量化分析和综合研究。
关键词: 川滇地区 地震各向异性 S波分裂 体波 面波 地壳 上地幔
[文章编号]10014683(2018)02020712 [中图分类号]P315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当地震波在地球介质中传播时,地震波速度在同一位置随传播方向而发生变化的现象
被称为地震各向异性。研究证实,地球内部介质的各向异性广泛存在(Anderson,1961;Hess,
1964;Crampin,1978、1981;Crampinetal,1980;张中杰,2002;高原等,2005),且各向异性现象
存在于地球的各个圈层(Vinniketal,1989a、1989b;Charlesetal,1995;Silver,1996;Pulliam
etal,1998)。该现象主要是由地球内部的构造变形作用所引起(Ribe,1992;Silveretal,
1991)。通过对地震各向异性的研究,分析地震波在各向异性介质中的传播规律,得到携带
地球深部构造信息的各向异性参数,可加深对地球深部动力学演化过程的认识,这对于地震
预测、地震灾害、环境及能源等应用研究领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川滇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活动断裂发育,新构造活动强烈,是我国强震发生的主
要地区之一。自新生代以来,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发生碰撞致使青藏高原壳幔物质向
[收稿日期]20170304;[修定日期]20170601
[项目类别]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6YFC06003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上海市科委社发领域科研
项目“短临地震地电观测新技术研究”(16dz1206000)共同资助
[作者简介]张艺,女,1991年生,硕士,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数字地震学和地磁数据分析等研究。Email:zhan
gyi18765937078@163.com
高原,通讯作者,男,1964年生,研究员,主要从事地震各向异性和深部构造等基础研究。
Email:qzgyseis@163.com
CMYK
208 中 国 地 震 34卷
东挤出,又因受到四川盆地的阻挡而转向SE方向继而向南运动,这使得川滇地区围绕东喜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