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教师画像的能力精准测评和可视化呈现.pdf
面向教师画像的能力精准测评和可视化呈现
作者:胡小勇许课雪张缨斌
来源:《中国电化教育》2024年第01期
摘要: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背景下,借助画像技术实现对教师能力的精准测评并
助力其个性化发展,愈发重要。然而,面向教师画像的能力测评精准性仍有待提高,其可视化
呈现方式的解释性也仍显不足。研究根据教师能力的构成特征及多模态数据测评文献分析,构
建了全面细粒度的面向教师画像的能力测评框架,并从数据多源采集及其准确处理的角度,提
出了有效场景信息识别、数据采集高支持度保障、跨场景数据动态融合、非线性特征提取算法
优化等四方面的测评精准性提升策略。结合自主研发的师范生教学基本技能智能实训系统,研
究分析了教师画像的数据可视化特征,探讨了能力外显的行为、社会交互、知识、情感等四类
数据属性的可视化方式。
关键词:教师画像;教师能力;精准测评;数据可视化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人工智能视域下的教师
画像及应用研究”(课题编号:BCA220206)阶段研究成果。
教师,是建成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第一资源。人工智能时代,研究者认识到用户画像价值并
应用在教师领域[1][2],以满足个性、精准和适需的教师服务转型。教师画像作为管理与评价
教师的新型工具,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支撑。2021年,教育部《关于开展第二批人工智能
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推荐遴选工作的通知》强调要“应用教师大数据……建立教师画像……
为教师教、研、管赋能”,要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运用教师画像技术精准测评教师专业能力,服
务教师精准化个性化研训。近年来,教师画像的研究体现了从“教师画像概念初兴”“数据处理
模型探索”到“单一场景实践应用”的演进脉络。然而,由于教师群体的角色多元化、能力复合
性、场景多样化等,面向教师画像的能力测评在多场景联动、测评精准性、可视化呈现等方面
存在着诸多不足。实现教师能力的精准测评,依赖于构建全面精细的能力测评框架和获取处理
多模态的数据[3]。聚焦单一场景难以反映教师的全方面能力,单模态数据也难以刻画教师能
力的真实水平;同时能力精准测评的教师画像结果多呈现为可视化方式,然而以往聚焦单一场
景的教师画像存在呈现方式单一、解释性低等不足,影响教师画像的实际应用效果。因此,本
研究聚焦教师能力精准测评需求,构建了全面细粒度的教师能力测评框架,从数据采集和处理
的角度探讨提升教师能力测评精准性的策略,并研究其测评结果输出的教师画像可视化呈现方
式和案例。
教师能力是指能支持教师应对各种职业相关情景的能力,如支持应对教学、学习、管理、
研究、服务、活动、家校等多个场景要求。关于教师能力的构成,世界各国学者各有表述。如
德国《教师教育标准:教育素养》中将教师的能力确定为教学能力、教育能力、评价能力和创
新能力;欧洲2022版《融合教师能力框架》从价值观的角度规定教师需具备重视学习者的多
样性、支持所有的学习者、与他人合作及实现专业发展的能力;美国《基础教育教师职业能力
标准》明确教师应发展教育、教学、人际关系、个人素养、职业发展、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能
力;胡卫平和张睆指出教师专业能力包括基本能力、教学能力、教育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教
学创新能力[4];焦晓骏则将高职教师的专业能力分为教育教学能力、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科
研创新能力、持续发展能力等[5]。这些观点都纷纷认为教师需具备个人道德、课堂教学、学
生教育、持续发展方面的能力,其与教育部印发的《中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
(试行)》等文件(下称《标准》)中关注的师德践行能力、教学实践能力、综合育人能力和
专业发展能力基本一致。因此,本研究以此四能力为基准,构建面向教师画像的能力测评框
架。
(一)教师能力构成
师德践行能力1.
师德践行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践行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及具备与之配套的道德观
念、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的能力。师德具备教师从教的专业属性,是在各项教育实践活动中才
得以体现的[6]。《标准》主要将师德践行能力分为遵守师德规范和涵养教育情怀的能力。
(1)践行师德规范约束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践行“正直”“尊重”“责任”“公正”“尊严”的教育伦理道
德要求[7],要求教师要做到充分了解并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并在管理、家校、研究
等教育场景中,同样秉承并践行这五大要求。(2)涵養教育情怀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生动
力,是驱使教师对职业感兴趣并为之奋斗的重要因素。教师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