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浅析反渗透膜(RO膜)元件生产线纠偏.pdf

发布:2015-08-16约4.05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析反渗透膜(RO 膜)元件生产线纠偏 一、反渗透发展史 人类发现渗透现象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通常认为1748 年 Abbe Nollet 发表的通过动物膜的试验为始点,之后,Vant Hoff建立了稀浓液的完整理论。J.W.Gibbs提供了认识渗透压及 它与其他热力学性能关系的理论。 1953 年,C.E.Reid 建议美国内务部,把反渗透的研究纳入 国家计划。 1956 年,S.T.Yuster 提出从膜表面撇出所吸附的纯水作为 脱盐过程的可能性。 1960年,S.Loeb和 S.Sourirajan 制得了世界上第一张高脱 盐率、高通量的不对称乙酸纤维素反渗透膜。 1970 年,美国 Du Pont 公司推出由芳香族聚酰胺中空纤维 制成的渗透器,与此同时 Dow 和东洋纺公司先后开发出三乙酸纤 维素中空纤维反渗透器,UOP 公司成功推出卷式反渗透元件。 1980年,Filmtec 公司推出性能优异、实用的 FT-30 复合膜, 80 年代末高脱盐率的全芳香聚酰胺复合膜工业化。90 年代中, 超低压高脱盐全芳香聚酰胺复合膜开发进入市场。 二、反渗透膜纠偏 在膜元件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原料膜跑偏的情况,出 现这中情况可以是在原料膜放卷工艺段,也可以是在中间传输环 节,也可以是在膜元件卷取成膜元件工艺段。 三、纠偏控制系统: 纠偏传感器技术特点: 1、超声波传输方式采用独特设计,材料的凹凸变化对测量无影响; 2、24VDC标准供电,0-10VDC 模拟量输出信号,标准电气设计与 其他控制系统有更好的兼容性; 3、内部采用电气隔离设计,电气抗干扰性更强; 4、信号处理周期2ms,适合高车速条件下纠偏应用; 5、检测范围最宽至 16mm,标准为 8mm,测量精度最高到 0.06mm; 6、设计有数字式纠偏传感器,具有“检线”、“检边”模式选择, 检测源为R、G、B三基色。 数字式纠偏控制器: 1、设计有“传感器”安装在物料左侧模式 、右侧模式 、 中间模式 ; 2、具有自动追边模式 ; 3、具有手动微调按键 ; 4、设计有控制系统控制输入端子,控制系统可根据需要开启纠偏 系统工作; 5、输出端设计有2 对继电器端子,可由模式控制其不同功能(物 料是否存在输出、报警输出等); 6、通讯端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 Profibus DP、CAN-BUS、RS232。 纠偏执行装置: 1、小动力纠偏全部采用“步进电机”加“滚珠丝杆”设计(比 较适用在中间段纠偏); 2、最大纠偏材料速度为 500m/min; 3、大动力纠偏采用“交流电机”加“滚珠丝杆”设计,最大可 提供 40KN 推力(适用于较重卷材的收、放卷段)。 FMS 纠偏现场运用实例图: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