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反渗透膜介绍,RO反渗透膜优点-推荐下载 .pdf
RO是英文ReverseOsmosismembrane的缩写,中文意思是
逆渗透。一般水的流动方式是由低浓度流向高浓度,水一旦加压之后,
将由高浓度流向低浓度,亦即所谓逆渗透原理:由于RO反渗透膜的
孔径是头发丝的一百万分之五(0.0001微米),一般肉眼无法看到,
细菌、病毒是它的5000倍,因此,只有水分子及部分有益人体的矿
物离子能够通过,其它杂质及重金属均由废水管排出。所有海水淡化
的过程,以及太空人废水回收处理均采用此方法,因此RO膜又称体
外的高科技“人工肾脏”。
RO反渗透膜
RO反渗透膜介绍--反渗透膜优点
RO反渗透膜用于反渗透法中制备纯水的半透膜。
RO反渗透膜一般用高分子材料制成。如醋酸纤维素膜、芳香族聚
酰肼膜、芳香族聚酰胺膜。表面微孔的直径一般在0.5~10nm之间,
透过性的大小与膜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关。有的高分子材料对盐的排斥
性好,而水的透过速度并不好。有的高分子材料化学结构具有较多亲
水基团,因而水的透过速度相对较快。因此一种满意的反渗透膜应具
有适当的渗透量或脱盐率。
RO反渗透膜应具有以下特征:(1)在高流速下应具有高效脱盐率;(2)具
有较高机械强度和使用寿命;(3)能在较低操作压力下发挥功能;(4)能耐
受化学或生化作用的影响;(5)受pH值、温度等因素影响较小;(6)制膜
原料来源容易,加工简便,成本低廉。
反渗透膜的结构,有非对称膜和复合膜两类。当前使用的膜材料主
要为三醋酸纤维素和芳香聚酰胺类。其组件有中空纤维式、卷式、板
框式和管式。可用于分离、浓缩、纯化等化工单元操作,主要用于纯
水制备和水处理行业中。
“反渗透法”
是目前海水淡化中最有效、最节能的技术。它的装置包括去除浑浊
物质的前处理设备、高压泵、反渗透装置、后处理设备、浓缩水能量
回收器等。反渗透装置是其关键,而它的核心则是RO反渗透膜。
RO反渗透膜原理
反渗透指的是沿与溶液自然渗透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的渗透,即溶
剂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溶液进行渗透。生物体内,膜是不同组织间的屏
障。物质交换时,它只允许其中的某些通过,而排斥其他。这种对物
质具有一定选择能力的膜叫做半透膜。假设有一张膜只允许淡水通过,
把它放在淡水和盐水中间,在自然状态下,淡水会透过半透膜稀释盐
水来减小浓度差,当高度相差一定程度时,渗透会自动停止(这个高度
差产生的压强称为“渗透压”)。如果在盐水一边施加压强,使它大于
渗透压,盐水中的水分子就摘迫渗人淡水一方,这就是反渗现象。只
要保持足够的压强,并及时取走淡水,盐水中的水分子源源不断地透
过半透膜进入淡水中,盐分就被“过滤”掉了。所谓渗透膜就是利用
反渗透原理进行分离的液体分离膜。具体的说,反渗透膜上有许多小
孔,孔的大小只允许水分子通过,盐类和杂质分子都比孔大而无法通
过--多像个筛子呀。
RO反渗透膜的优点
是装置结构紧凑、安装简单、操作简便、能耗低,并可在常温下操
作,易于工业化生产。制膜技术的关键是选择最佳材料,使其适于大
规模工业化生产。孔的尺寸也是个重要因素,要让它小到最小的细菌
和病毒都无法通过,才能保证水的纯净。80年代发明的复合膜,由超
薄反渗透膜、多孔支撑层、织物增强自叠加而成,透水量极大,除盐
率高达99%,是理想的反渗透膜。反渗透膜在分离小分子有机化合
物时也特别有效,因此对有机化工、酿造工业、三废处理等领域也得
到了很好的应用。
在21世纪以前,反渗透膜技术都是被国外所垄断,而中国是直到
90年代末期才开始掌握了RO反渗透膜的生产技术.这个历史要追述
到建国初期,当时我们国家的领导人已经意识到海水淡化的前景和将
来在社会中的作用。
早在1958年,石松研究员等首先在我国开展离子交换膜电渗析海
水淡化研究。而在此前1953年美国C.E.Reid建议美国内务部将反
渗透研究列入国家计划。
随后1967年,国家科委组织全国海水淡化会战,组织全国在水处
理和分析化学、材料化学、流体力学等各个学科的精英会战海水淡化。
1970年,会战主力汇集我国浙江省的杭州市,组织了全国第一个
海水淡化研究室。此期间,他们一直用电渗析技术进行海水淡化,研
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