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从文化流浪到文化还乡佤族青年诗人聂勒诗歌阅读.pdf

发布:2017-07-26约1.33万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从文化流浪到文化还乡:佤族青年诗人聂勒诗歌阅读 回族马绍玺 内容提要:在“全球化”的文化语境里,自佤族诗人聂勒从自己族群的弱势文化“时一 空结构”拥挤到都市的强势文化“时一空结构”那天起,他就处于一种因“身份迷失”而导 致的“文化流浪”的遭遇中。“文化还乡”是聂勒的诗歌策略,他在个人与社会文化两个方 面使用着这一策略。在个人策略上,聂勒不断地在诗歌中想象性地回归和重建过去,使自 己摆脱“流浪者”的命运,从而实现“文化居家”。在社会文化策略上,聂勒在诗歌中寻找、 回归、重塑民族的文化“时一空结构”.最终实现自我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还乡”。聂勒诗 歌还指出,“文化还乡”只是诗人的精神之旅,而不能是民族文化的现实追求,否则将会陷 入民族主义与文化保守主义的泥潭。 关键词:少数民族诗歌聂勒全球化文化流浪文化还乡 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几乎一年的时间,我在云南高原上的漫游 诗歌正在茁壮成长,优秀的诗人正携带着优秀 都被一本名为《心灵牧歌》q)的诗集伴随着。诗 的诗歌朝我走来…… 集的作者来自云南佤山深处的“西谷部落”,名 聂勒是女作家董秀英之后,佤族作家文学 叫聂勒。这个年轻诗人那非洲人般黝黑的皮肤 的重要代表人物,被寄予了一个民族的厚望(;I)。 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年的时间里,聂勒 董秀英开启的是佤民族中属于小说的智慧和力 的黑皮肤以及他在黑夜里写下的一首首黑夜一 量@:聂勒继承的却是佤民族中最灿烂最灵性 般浓密、干净的诗歌,成了我精神世界里一个发 的诗歌的神经。虽然聂勒是佤民族中用汉语写 亮的光点,它们不断地用属于自己的方式和能 作(他同时也用佤语写作)并出版诗集的第一 量灼伤着我原本就脆弱的心灵。在有聂勒诗歌 人,但这里无意去强调他“佤族第一诗人”的特 相伴的那些脆弱得已经无语言说的傍晚里,在 殊身份。其实,历史的河流中,佤族诗人多得 那些从高原的高处撒下的温和的阳光下,我模 很,只是他们没有用现代人规定的方式来完成 糊的视线里总是闪现着这样一些熟悉的身影: 普米族诗人鲁若迪基、哈尼族诗人哥布、景颇族 薄的纸上,更不为了金钱和名誉而无根地生长; 诗人晨宏……这些我热爱着的云南高原上土生 他们的诗从生活的深处生长出来,发表在宽广 土长的诗人。我常想,他们新鲜的诗歌,以及他 而深厚的大地上,铭刻在时间深邃的处所,存活 们诗歌中独特的声音与舞姿,该不就是今日世 于民族血液最浓的细胞里。而且,诚如著名涛 界中来自地球极边的又一种舞蹈?虽然一次次 人于坚所说.“第一位涛人与诗歌的质量没有关 被他们的诗歌烫伤,一次次被他们那写诗的手 系,诗就是诗,与民族的大小、经济教育发达与 指拨弄到生命深处的隐忧。但我还是要感谢他 否没有关系……佤族就是出版了]00部诗集, 们:他们让我相信,我生活的高原上,少数民族 但感动不了我,我是不会说话的。诗歌是那种 90STUDIESOFETHNICLITERATURE 扶文化流浪韵文化还乡:佤族青年诗A聂勒诗歌阅读 东西,它存在于每一个民族的生活世界里,它用 “边缘”的、自己族群的“时一空结构”拥挤到属 不同的舌头说话。”@这里,我想首先强调的,是 于“中心”的、并且已经“全球化”了的都市的“时 聂勒诗歌最抓我灵魂的东西: 一空结构”的那一刻起,“流浪者”的命运就必然 地降临到我们的身上了。也是从那一刻起,我 我的嘈杂的耳朵里/灌满了汽笛声声/我的 们的生命就再也无法获得瞬间的安宁,我fr]另rJ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