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教育教学论文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doc

发布:2018-11-27约1.65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单位 舞阳县吴城镇二中 姓名 杨 晓 磊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舞阳县吴城镇二中 杨晓磊 随着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多媒体电教平台走进了农村中学的课堂,电教手段更方便的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它可以显示优美的动态画面,可以播放动听的音乐、纯正的朗诵,可以方便地调用图表、文字、图片、把课本上枯燥的文字,变成生动形象的艺术片,把抽象的语文变为生活的语文,使语文教学达到了一种新的境界。 如何将电教手段最大化的为语文教学服务?从自身实际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几方面尝试。 一、贴近现实生活,提高学生素质 通常我们的课堂教学,总是以“应试”的需要作为惟一的追求,字、词、句、段、章、语、修、文面面俱到,分析课文则“微言大义”,中心思想、段落层次不厌其详,惟恐“挂万漏一”,造成学生失分,可教学效果却适得其反。多媒体技术可以让我们破除语文教学的厚壁,使学生走入生活语文,即开放性的语文或者说大语文。例如,我们平时将学生的申情书、请假条、日记、作文中的错字、病句、错误格式、以及街头拍摄来的有问题的广告、招贴等积累到数据库中,在进行错别字订正、病句修改、应用文教学时,就可以随时调出使用。这种来自生活的训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印象,同时还会改变学生的认识,使学生觉得学语文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更好地生活,从而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我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画面,图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提高教学效果。如我们在教学《雁荡山》一课时,不再满足于解词译句,而是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设计出雁荡山的平面图、立体图和用摄像机从不同角度拍摄的雁荡山实景图,再配以导游式的解释和自然声的模拟,使学生在一堂课中仿佛游览了整个雁荡山,并在美的享受中充分理解沈括所言雁荡山特殊的地形地貌。总之,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模拟各种生活情景,创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场景氛围,使学生在一种虚拟而又真实的生活空间中,得到最深切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他们能全面正确地把握课堂教学内容,并促进心智的和谐发展。 二、开发学生自学能力,激发竞争意识 长期以来,由于我们习惯于包办代替,从正音释义到问题解答,我们都为学生提供了现成的答案,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多数学生自读课文时变得一无目标,二无问题,三无圈点,花了大量阅读时间,结果却是茫然一片,不知所获。而当我们引进多媒体技术后,这种情况会有很大改观。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图像的重组来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竞争意识。据专家研究表明,电视节目由于呈现的是经过加工的、按逻辑顺序排列的画面流,画面所传递的信息令人一目了然,极易掌握,因而儿童收看多了,会产生思维和语文表达的障碍。这与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道理是一样的。但是,当我们将画面序列打乱,或将语文段落拆散,要求学生重组时,学生就必须开动脑筋,逐步掌握规律,以便恰当而有效地表达思想。我们曾经将《孔乙己》中的剧照打乱,请学生根据自己对语文的理解重新组合。学生不得不认真钻研课文,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故事发展脉络,矛盾冲突等,自学的兴趣和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学习效果也大大好于以前。 三、发展多媒体空间,搞好语文个性化教学 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我们已经提了多年,但一直未能找到最佳途径。在传统教学中,一方面往往是优秀学生掩盖了理解能力差的学生。教师的启发式提问,只要有少数几个学生能够回答就算成功了,从而造成一大批学生“陪太子读书”的现象。另一方面,有的教师为了照顾中下学生,连篇累牍地解说,又空耗了优秀生的时间。多媒体教学则在个性化教学中显示出自己独特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进度;学生可以对尚未掌握的信息反复提取,直至搞清弄懂;学生可以在不影响他人的情况下向教师提问,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语文教学应该注意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结合,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可以实现这些结合,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