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xx县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doc

发布:2017-03-16约1.08万字共3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xx县城镇地籍调查技术设计书 1.概况?? x县位于山西省西部、吕梁山中部,东邻娄烦、交城,西与县邻,北与兴县、岚县接壤;南与离石相接,总面积约1433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4万人。县辖5镇2乡,全县地势北高南低,最高点为关帝山主峰孝文山,海拔2831米,最低点为大武镇,海拔986.7米。北川河纵贯南北,七条支沟横卧东西,南北长62公里,东西宽46公里,其中森林面积达74.9万亩。自然生态条件良好。x县城区规划面积约10平方公里。 2.设计目标与任务 此次地籍调查工作的任务是以县城所在镇为基本调查单位,对其范围全面进行权属调查及地籍测量工作,查清每一宗地的土地权属、界址点位、界址线、面积和用途等基本情况,为土地登记、统计、定级及利用管理提供原始资料及基本依据。 为了更好的完成《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规范工作流程,遵循“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细部”的原则,保质保量完成城镇地籍调查和测量工作,特制定本项目设计书。 3. 测量资料情况 控制资料由“山西省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1980西安坐标系(3度带)和独立坐标系成果,等级为GPS D级。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中央子午线为111度14分,高程抵偿面为1200米。 4.主要工作内容 ①GPS控制测量; ②图根控制测量; ③碎部测量; ④检校测量; ⑤地籍图测绘; ⑥宗地图绘制; ⑦地籍调查 ⑧地籍成果检查验收。 5.??工作安排 我公司初步对该项目的工作进度拟定如下: 2009年1月-2009年2月? ?准备、宣传阶段; 2009年2月中旬-2009年3月中旬? ?权属调查阶段; 2009年3月-2009年4月??权属调查阶段及地籍测量(控制测量)阶段; 2009年5月-2009年6月中旬 权属调查及地籍测量;数据库建设阶段; 2009年6月-2009年7月 地籍测量、数据库建设阶段 2009年8月-2009年9月??数据库建设阶段、数据汇总、报告、??后期资料整理阶段; 为更好的完成该项目,我公司计划成立x县二调项目部,具体组织结构如下: 项目部具体人员的职责: 项目负责人:负责协调人员和设备等资源配置,协调质量、生产周期与成本的关系,负责生产的调度、实施,对生产进行监督、检查。 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本项目的测区作业技术设计书编写、实施本项目的一切技术工作。 质量检验负责人:负责产品质量及质检人员的管理,并监督技术设计的实施。 外业负责人:负责组织实施外业测量和调查。 内业负责人:负责组织实施内业的数据采集和编辑工作。 后勤与安全负责人:负责后勤服务和安全生产工作。 二、技术设计有关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国家土地管理局1991年8月1月颁布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 1001—93)》(简称《规程》) 山西省土地管理局1991年9月3日颁布的《山西省城镇地籍调查实施细则》(简称《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9年2月10日颁布的《城市测量规范(CJJ8—99)》(简称《规范》) 国家土地管理局[1995]国[土]籍字第26号文件即《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 国家土地管理局1993年发布的《土地登记规则》 国家土地管理局1995年发布的《日常地籍管理办法〈农村部分〉(试行)》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年3月5日发布的《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134-2001)(简称《GPS规程》) 国家土地管理局1991年颁布的《城镇地籍调查成果检查验收办法》 《地籍图图式》CH5003—94(国家测绘局1994.11.28发布); 《地籍测量规范》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1014-2007 《山西省第二次土地调查补充技术规定》 本项目设计书。 三、调查范围 调查区使用的起算点成果由“山西省第二次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提供。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3度带)和独立坐标成果,等级为GPSD级。高程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中央子午线为111度14分,高程抵偿面为1200米。调查范围:依据由县国土资源管理局提供的吕梁市人民政府吕政函(2006)7号文件,关于x县县城总体规划(2002-2020年)的批复,控制测量面积约10平方公里,调查面积为该区域内建成区。 采用实地测量及卫星影像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具体建成区界线,同时此界线要与农村调查区的界线保持严格一致,即:农村调查图上的建成区界线内为一个图斑(201),与相邻图斑无缝、无交叉。 四、原有资料的可利用分析 由城建部门提供1:2000的城区图,可作为设计和地籍调查的参考资料。x县为初始地籍调查,没有提供可利用的地籍资料。 五、技术路线 权属调查: 地籍测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