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苏州园林(Word说课稿)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docx
19苏州园林(Word说课稿)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教学内容为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苏州园林》一文。该章节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属于第四单元第19课。文章主要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独特风格和艺术特点,包括园林的布局、建筑、山水、植被等方面。通过分析苏州园林的美学价值和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对古典园林文化的认识和审美情趣。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苏州园林》一文,使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园林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语言建构与运用:培养学生准确、生动、形象地表达事物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
3.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苏州园林与其他园林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
4.审美鉴赏与创造:培养学生对苏州园林艺术美的感受、理解和创造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之前的课程中已经学习了基本的文学常识和修辞手法,能够理解并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例如对古代建筑和园林的基本概念有所认识。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学生对具有文化特色的课文内容通常表现出较高的兴趣,尤其是对实物和实景的描述。
-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通过阅读提取关键信息,但分析、比较和综合信息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喜欢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如通过图片、视频等辅助材料来加深理解。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可能对苏州园林的具体细节和历史背景不够熟悉,导致难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在分析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时,可能会因为缺乏足够的审美经验和相关知识,难以准确把握和表达。
-学生在撰写相关作文或进行口语表达时,可能会因为词汇量有限和表达方式不当,难以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教学方法:结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研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首先通过讲授法介绍苏州园林的基本知识,然后通过讨论法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园林的艺术特色,最后通过案例研究法分析具体园林实例。
2.教学活动:设计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苏州园林的布局、建筑风格等元素,并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园林设计师,设计自己的园林方案。
3.教学媒体: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苏州园林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园林的美学特征,同时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在线查找相关资料,增强学习的互动性和信息量。
五、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园林有什么印象?”让学生分享他们对园林的初步认识。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上一课学习的古代建筑知识,为新课学习打下基础。
2.新课呈现(约25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苏州园林》一文中提到的园林布局、建筑风格、山水植被等要素。
-举例说明:通过展示苏州园林的图片,具体说明园林的审美特点和历史价值。
-互动探究:分组讨论苏州园林与北方园林的差异,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绘制苏州园林的简易平面图,加深对园林布局的理解。
-教师指导:在学生绘图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供必要的建议。
4.课堂总结(约10分钟)
-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苏州园林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对课堂内容进行深入探讨。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苏州园林的短文,要求结合课文内容,表达自己对苏州园林的感悟。
-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鼓励他们查找更多资料,丰富作文内容。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导入
-教师通过展示苏州园林的图片,提问学生对园林的认识,引导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氛围。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后,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关于古代建筑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呈现
-教师详细讲解《苏州园林》一文中提到的园林布局、建筑风格等知识点,让学生对苏州园林有全面的了解。
-通过展示苏州园林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具体说明园林的审美特点和历史价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分组讨论苏州园林与北方园林的差异,教师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3.巩固练习
-教师布置绘图任务,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绘制苏州园林的简易平面图,检验学生对园林布局的理解。
-教师在学生绘图过程中给予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供必要的建议,确保学生能够准确表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