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精品课件 期末专题训练 专题六 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与阅读 (2).ppt
二、文言文阅读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则是无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车引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先期一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须期乃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讲信用拉,牵拉?????约定的日期等待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115页第1-4题。(一)返回目录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2)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客人问元方:“令尊在不在?”(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到,(他)已经走了。”等到事情办完,孩子们又将他送到城外。返回目录3.【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________________的正面例子。做人要讲信用郭伋守信用返回目录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缀行甚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狼径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顾野有麦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有两虎诤人而斗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虎者,戾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连接、紧跟离开看,视同“争”,争夺凶暴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115-116页第1-4题。?(二)返回目录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而两狼之并驱如故。??(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返回目录3.【甲】文中,狼之“黠”具体体现在哪里?请任选一处,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说明。示例:狼之“黠”体现在两只狼的相互配合上。一只狼故作悠闲,意在制造假象迷惑屠户,同时另一只狼“洞其中”,准备攻击屠户。返回目录4.试仿照下面对《狼》的多角度理解,从不同角度理解《两虎相斗》的寓意。示例:《狼》屠户:要勇于斗争。作者:正义必然战胜邪恶。《两虎相斗》管与:虎:示例:要善于动脑,力争做事一举多得。要相互团结,否则就难以长久生存。返回目录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都是动词的一项是()A.及其家穿井 将复何及B.有闻而传之者 传不习乎C.求闻之若此 若屈伸呼吸D.闻之于宋君 闻之不如见之A????请同学们看《点拨训练》第115-116页第1-4题。????(三)返回目录方法词语示例加点词意义查字典其要必因人所喜yāo:①邀请。②要挟,威胁。③求取。yào:①关键,要领。②总括,概括。③需要(1)________2.运用所提示的方法,解决【乙】文中的文言疑难字词。关键?返回目录方法词语示例加点词意义迁移法尤者多故无缘无故(2)________原因?返回目录3.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返回目录4.“流言止于智者”,你认为【甲】文中谁最有可能成为阻断谣言流传的智者?为什么?示例一:第一个听到这个谣言的人。如果他听到这个说法的时候不主观臆断,而是用冷静客观的态度稍加思索,质疑其现实存在的荒诞性,去向丁家人求证其真伪,就有可能不再毫无根据地传播。返回目录示例二:传播过程中听到的任何人都可能是智者。如果其中一个人听到谣言之后,不是不加思索地接受,不负责任地传播,而是能够审慎地辨别真假,带着疑问向丁家人求证,得到证实后能向世人解释其真相,就有可能终止谣言传播。返回目录示例三:丁家人。在国人传播过程中,丁家人听到谣言后如果不是置身事外,任凭谣言传播,而是主动向大众澄清事实真相,负责任地明确谣言的源头,就会阻断谣言流传。返回目录感受美好自然,培养语文素养!GANSHOUMEIHAOZIRANPEIYANGYUWENSUYANG专题六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与阅读提示:点击进入习题(一)(二)(三)(四)(一)(二)(三)(五)一、基础知识积累二、文言文阅读点击显示本课时答案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俄而雪骤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