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张拉.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张拉6300字
摘 要:介绍后张法预应力砼桥梁的张拉前期工作、伸长值量测及计算、以及张拉工艺及要求,并对张拉中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作文 zuol/ 张拉油泵及油压表选择,应与张拉千斤顶配套。根据钢束最大张拉控制力P(N)和千斤顶油缸活塞受力面积AH(mm2)进行选择。即:Pu=P/AH。 油压表选用最大读数为1.6Pu(MPa),精度1级,表盘直径不小于150mm,读数分格不大于1MPa,且为防震型。 油泵选用额定油压为1.4Pu(MPa),油箱容量为张拉千斤顶总输油量的1.5倍以上。 联结油泵和张拉千斤顶的油管选用耐高压耐油橡胶管。 一般选用与OVM或HVM系列锚具,配套的YCPa一级逐级升压,分别记录两只表的读数,直至超过最大使用压力为止,依次重复三次取其平均值。则按K=校验表读数/标准表读数。计算校验系数,校验系数K应在被校验表等级最大允许偏差范围内。 (2)千斤顶的校验: 千斤顶在使用前或校验期限超过30天或漏油拆修后均应进行校验,千斤顶应与已校验过的油表配套编号进行校验标定。一般采用传感器进行其校验标定。方法是:将千斤顶、传感器压顶筒安装在特制的框架中,安装好油泵、油表,向顶内充油,按油压表每5MPa一级逐级升压,分别记录油压表读数和传感器压力读数,直到超过最大使用压力两个级为止,依此重复三次取其平均值。则每级校验系数油表读数X千斤顶活塞面积/传感器压力读数平均值。 作文 zuo)和孔道总弯起角度(弧度);k、u分别为孔道偏差系数和钢束与孔道壁间的摩擦系数。根据传感器测得P1、P2和设计L、θ值,按二元线性回归可求得k和u。 作文 3.张拉实际伸长值的量测及计算方法 钢束张拉时,应先张拉到初始应力(一般为控制应力的10%),并在千斤顶活塞上,用铅笔作标识线,当升压张拉到控制应力时,在千斤顶活塞上量测伸长值L1,实际伸长值除张拉时量测的L1外,还应加上初始应力时的推算伸长值L2,并减去钢束从孔道口至工具锚固处的钢束伸长值L3和工具锚具夹片回缩值δ以及梁体弹性压缩值C。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即L=△L1+△L2-△L3-δ-C (4) △L2=△L1 △L3= δ为两端外露锚具夹片回缩值之和; C为梁体在张拉过程中的弹性压缩值; n为张拉端数(即一端或两端张拉); 其它见(1)式注 4.张拉工艺及要求 4.1张拉前检查 张拉前必须进行以下检查,且均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张拉作业。 检查梁体缺陷处理情况,确认不影响张拉质量。 检查梁体砼强度和弹性模量,确认符合设计张拉要求。 检查锚具,确认已按规定检验合格,且无污物。 检查钢绞线确认有技术合格证并已按规定检验合格,且外表无损伤、扭结油污等。 检查孔道情况,确认无积水和污物。 检查锚垫板平面,确认干净且与孔道轴线垂直。 检查梁体上拱度及弹性压缩测量设施,确认符合要求。 检查张拉设备,确认运转正常,且千斤顶和油表均已校验标定并在有效期内。 检查张拉油表读数计算,确认正确无误。 4.2钢绞线下料、编束及穿束 钢绞线下料长度,等于孔道净长加两端的预留长度,其预留长度为锚具长、千斤顶工作长度、工具锚长及钢绞线露出锚具的长度(一般取10~20cm)之和。根据千斤顶和锚具型号而定。一般两端张拉每端取60~120 cm。一端张拉的,其锚固端预留长度为锚具长度加3 cm。钢绞线的切断应采用砂轮切割机,以保证切口平整。钢绞线下料后应顺直平放。 (5)当张拉至控制应力时停止进油,并持荷5分钟,量测千斤顶活塞伸长值及夹片外露值并作记录。 (6)计算实际伸长值,并与理论伸长值比较,确认其差值在±6%范围内。否则应退锚,待查明原因确定对策后,重新张拉。 (7)持荷5分钟内,若油压稍有下降,须补油至控制应力的油压值。确认伸长值符合要求,且持荷5分钟后,千斤顶回油,夹片自动锚固。 (8)检查有无滑丝、断丝现象,确认符合要求后,退除张拉设备。则该钢束张拉结束。 4.4端头钢绞线切割 当钢束全部张拉完,并按规范要求检查滑丝、断丝,且确认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端头钢绞线切割。 线切割。切割处距锚具30~40mm,采用手提砂轮机切割,严禁使用气焊切割。切割时不能损害锚具,切割完成后采用设计要求的涂料对锚具头进行防锈处理。 4.5张拉质量要求 (1)张拉实际伸长值不超过理论伸长值的±6%。 (2)全梁断丝、滑丝总数不超过钢绞线总丝量的±5‰,并不得位于梁体同一侧,且一束内滑丝断丝不超过一丝。 (3)梁体上拱度偏差不超过设计的±15%。 (4)同一钢束夹片外露量差不超过2mm。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