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彩版色彩效果的几个方面.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影响彩版色彩效果的几个方面
随着印刷技术的进步彩色版面在报纸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如何突出彩版的色彩效果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图片是彩报的画龙点晴之笔,有时甚至是彩报的脸面。色彩鲜艳、层次丰富、清晰逼真的图片,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很难想象,一组偏色严重、缺少阶调层次、发虚变形的原稿,会印出美妙的效果。要明确一点的是,照图片处理的原则,图片信息只能在原稿的基础上去拾取信息,而不能再造信息。况且,每一次的调整,都会损失大量层次、颜色信息。可以说,这样的一幅原稿图片只会越处理越差,绝不可能越处理越好!
(二)图片的调整 图片的调整是对图片印刷质量影响最大的因素,此过程对最终印刷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1、 在RGB至CMYK的格式转换上,参数设置不当,即分色参数设置不当,印刷质量欠佳。 2、 层次复制曲线curve调整不当,出现层次表现差或偏色。 3、 因过多的调整及校色而导致信息丢失严重。 4、 校色相互干扰,出现层次差,色偏等现象。 5、 校色过度出现失真。 6、 关键色、标志色调整不当。 7、 过分依靠屏幕效果出现图像偏色。 8、 锐化过度或锐化过小。 在图片处理过程中主要要掌握以下几点: 1、 图片层次的调整。层次调整的目的有二,一是将网点在印刷过程中的扩大进行补偿,将主要层次集中在10%~60%的视觉敏感区。在调整过程中,也就是使原稿的阶调最大限度地与印刷所能再现阶调相对应,以使图像清晰真实,另一方面,要根据原稿内容及层次分布情况。调整视觉上反应的高、中、低调层次。 2、 校色。校色在于再现原稿所反映的(而非原稿本身)色彩。在操作过程中,主要掌握纠正由原稿或扫描所造成的色偏,保证主体部位的颜色准确,保证基本色准确。校色调整时要先保证屏幕效果和本单位印刷效果相适应。校色时应看重图片的具体参数值而不能仅靠屏幕显示。 3、 RGB至CMYK格式的转换。印刷出片所用的图片格式必须为CMYK格式。其分色参数设置将直接影响印刷效果。分色参数中黑版生成范围、最大油墨量、分色模式、网点扩大等都十分的重要,需依印刷条件有所变化。应与印刷情况良好配合。 4、 锐化。锐化是提高图像清晰度的有效手段。锐化也有学问,太小了层次平淡,太大了会使层次太崭。与高档印刷相比,彩报由于印刷条件有限,网点扩大率高、网目粗、较大的税化值有利于提高图像清晰度,一般可调至屏幕效果稍过时即可。有一点也要注意,内容不同,对锐化的要求也不同,如风景也稍小,而器皿可稍大。从挂网工艺看,锐化还有消除由于挂网所出现的层次损失的作用,在这一点上,锐化绝不是可做可不做的过程,而是处理图片的必要过程。
正如人们有了彩电就把黑白电视束之高阁,彩报的出现立刻成了报界的宠儿,很多报社以多版化和彩色化作为读图时代报纸竞争的主要手段。彩报鲜艳的色彩、逼真的再现,读者的视觉极易得到满足;从绘画学而言,彩色的记忆效果是黑白的3.5倍,这便是彩色报纸比黑白报更吸引人的原因。
形成版面强势,彩照的作用显而易见。图文并茂是设计优秀版面的原则之一,在彩报中,彩照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所占据的版面位置也越来越大。报纸对大小不同照片的安排恰当与否,与版面的美观程度以及形成版面的视觉中心有直接影响。彩照为一天的新闻制造气氛,它诱使我们去读一条本来可能会被忽视的报道,或者刺激我们的视觉吸引我们去买一张报纸。彩色图表是编辑们在表现抽象的内容时找到的新的“药方”,彩色图表能够很好地表现柱状图、饼图、条形图、折线图,在最短的时间里以最少的笔墨和最小的篇幅给读者最多的信息,黑白报纸只能望其项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