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读后感3篇.doc

发布:2016-12-13约2.36万字共4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读后感3篇 下文是关于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读后感3篇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帮助: 第一篇:《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读后感3篇》 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读后感3篇 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gt;读后感(一) 几年前就听说过可汗学院的光辉事迹,随后在国内也有不少关于翻转课堂的新闻,因为可汗学院被定义为互联网时代的教育革命,所以我把它理解为纯粹的教育技术范畴,而且是教育技术中的信息技术领域。对此,我并不很感兴趣。我总觉得对教育而言,这些不是太本质的东西。 湛庐心视界的季总跟我说起他们最近出版了《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是萨尔曼·可汗本人所著,我想也许可以澄清我的一些疑惑。 拿到这本17万多字的书,我基本上不停顿地用了四五个小时通读了一遍,发现这本书既是出乎意料的,但也在意料之中。 照理说,可汗学院能在很短的时间成为一个热点,能够吸引谷歌和比尔·盖茨的关注,能够得到盖茨基金的支持,必然是有它的道理。然而我所了解的国内的各种实践似乎没有能够让我认同的例子。这本书解决了我的这个困惑。因为从头到尾,萨尔曼并没有在信息技术领域过多纠缠,几乎从头到尾都在谈论有关教育、教学和课堂的各种观点。我本以为他会大谈特谈技术,但是他没有。我认为互联网时代的教育革命本质上还是教育,可汗偏偏重点论述了他的教育理念。 其实所谓的翻转课堂,它的本质是一场关于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只不过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就像多媒体教学,本质上还是教学,多媒体技术可以帮助提高教学效率,仅此而已。有些时候,我们在教学上的一些设想的确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不过一定要搞清楚,是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绝不是教学迎合信息技术。 萨尔曼·可汗并非教育专业出身,但是我想这正是他的优势所在。在这个盛行跨界发展的代,似乎英雄都是这么产生的。这其实合情合理。 跨界成功意味着#39;外行#39;打败#39;内行#39;,这个说法有失偏颇。如果看过这本#39;可汗学院#39;,没人会认为萨尔曼·可汗是一个教育的外行,他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跨界的内行,在这一点,他跟乔布斯没有什么不同。跨界的优势在于学习过程的#39;非主流#39;,这恰好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