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植物学(上册)第七讲.ppt

发布:2018-07-01约2.93千字共3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根的基本形态结构特征 1. 一般圆柱体形;有分枝,无节和节间,无叶性结构; 根尖常有根毛和根冠。 2. 初生结构有表皮、皮层和中柱组成,皮层发达,有明显 的内皮层,内皮层常有凯氏带。中柱最外部有一层细 胞的明显中柱鞘;(初生)木质部具2-多个脊,位于中 柱中部,有髓或无髓,(初生)韧皮部与木质部的脊相 间排列,韧皮部和木质部外始氏发育。 第二节 茎 一、分布:在植物体上部,地上(多数), 地表或地下。 二、功能:主要是输导和支持,还有储存和繁殖等作用。 三、形态: (一)基本形态 1.体形为圆柱形(多数种类),还有三棱柱形、方柱形和 扁体形。 2.具节和节间(部分种类明显),节上有叶和叶腋内芽或 枝条。 * 枝条:着生叶和芽的茎; 长枝和短枝,果枝和营养枝。 3.皮刺、皮孔、裂纹、叶痕、维管束痕和芽鳞痕等。 * 茎的形态可作为鉴别植物种类和植物生长年龄 。 (二)芽概念和类型 1.概念:幼态而未伸展的枝、花和花序。 (三)生长习性 (四)分枝类型 茎(内部)初生结构特征 有表皮、基本组织、多个维管束组成; 初生韧皮部与木质部组成维管束,维管束一般为外韧维管束(韧皮部与木质部相对排列),韧皮部外始式发育,木质部内始式发育。无或有皮层与维管柱,皮层与维管柱间无内皮层和维管柱鞘,维管柱中部为髓。 茎顶端分生组织组成的几种理论 1.组织原学说:1868年J.von.Hanstein提出:茎端原始细胞分层,各层分化出相应的表皮、皮层和维管柱。 该理论适合根尖。 2. 原套-原体学说:1924年A.Schmidt提出:茎端分生组织由原套和原体组成,不能预知发育成什么成熟组织。 该理论适合被子植物茎端。 3. 细胞学分区概念:1938年A.S.Foster提出:茎端分生组织由顶端原始细胞区(群)、中央母细胞区、过渡(分生组织)区、周围(分生组织)区和肋状分生组织区。 该理论适合裸子植物茎端 形成层细胞组成和分裂活动 组成:纺锤状原始细胞和射线原始细胞 纺锤状原始细胞分裂:1.平周分裂产生次生维管细胞和轴向薄壁细胞。 2.径向垂周分裂、侧向垂周分裂和拟横向或假横 向分裂增加纺锤状原始细胞分裂自身数目—— 增殖分裂。 3.割裂增加射线原始细胞 射线原始细胞分裂: 平周分裂(产生射线细胞),垂周纵向分裂和横向分裂。 射线原始细胞本身的增殖:1.纺锤状原始细胞的割裂:顶端、侧部、半身和 整体 2.纺锤状原始细胞的退变。 3.射线原始细胞自身的垂周纵向分裂和横向分裂 生长轮和年轮,心材和边材,早材和晚材 树皮 名词解释:假二叉分枝,分蘖,叶芽,年轮。 问答题: 1.双子叶植物茎与典型单子叶植物的禾本科植物茎结构上的一般区别? 2.被子植物根与茎的一般形态和结构区别? 3.茎的形成层的发生和细胞的活动? 4. 髓射线与维管射线的不同? 思考题 1. 双子叶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茎不同。 2. 维管射线与髓射线的不同。 3. 原始木质部与后生木质部的不同。 原生韧皮部与后生韧皮部的不同。 4. 筛胞、筛管分子、筛管的不同, 管胞、导管分子、导管的不同。 5. 茎初生结构与次生结构的不同。 6. 心材与边材的不同,早材与晚材的不同。 7. 一颗种子是怎样长成大树的。 * 表皮 外皮层 中皮层 内皮层 中柱鞘 初生木质部 基本组织 皮层 初生韧皮部 中柱 双子叶植物根初生结构(横切面示意图) 莴苣 马铃薯 甘蔗 储藏丰富营养的茎 茎体形 茎节和节间 节上芽和叶 银杏的长枝和短枝 茎的皮孔、裂纹、皮刺、叶痕、维管束痕 2.类型:定芽(副芽、叶柄下芽)和不定芽;裸芽和被芽; 叶(枝)芽、花芽和混合芽,活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