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A气相色谱仪及E顶空进样培训.ppt

发布:2017-06-16约6.13千字共5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六部分 建立分析方法 基本配置 自动进样器设定 前进样口设定(气化室) 色谱柱设置 柱温箱设置 FID检测器设置 序列表的建立 新建方法:“方法” → “新建方法” 设置方法的GC参数:“仪器” →“设置GC参数” 前进样口设置 毛细管柱的柱容量很小,要使柱子不超载,进入柱中的样品量不应超过0.01 - 0.001 ?L。实验证明用一般微量注射器准确注入这样小的样品是不大可能的。为此,毛细管气相色谱要采取特殊的进样技术。 ① 分流进样 所谓的分流进样就是使样品瞬间气化并与载气混合,使小部分样品进入色谱柱,大部分放空。一般仪器是在气化室的出口将载气分成两路, 绝大部分载气放空, 而极小部分载气流入色谱柱。 气相色谱程序升温 程序升温气相色谱 (Programmed temperature gas chromatography) 是指在一个分析周期里,色谱柱温连续地随时间由低到高线性(或非线性)变化。它的主要优点是改善宽沸程样品的分离度和缩短分析周期。 分流与不分流进样 载气及其流速的选择 用在不同流速下测得的塔板高度H对了流速u作图,得H—u曲线图 塔板高度与载气流速的关系 载气流速经验值 实际工作中,为了缩短分析时间,往往使流速稍高于最佳流速。 对于填充柱,N2的最佳实用线速度为10~12cm·s-1 H2为15~20cm·s-1 载气流速习惯上用柱前的体积流速(mL·min-1),也可用皂膜流量计在柱后测量。 若色谱柱内径3mm,N2流速一般为40~60mL·min-1 H2流速一般为60~90mL·min-1 毛细管GC所用柱内载气线流速为:氦气30~50cm/s,氮气20~40cm/s,氢气40~60cm/s。 1)程序升温与等温气相色谱操作的比较 对于一个分析样品, 各组分都有一个最佳柱温, 在填充柱上, 大约在组分的沸点左右;在毛细管柱上, 大约比沸点低50℃左右为最佳柱温。如果样品组分较少, 沸点范围不大, 一般采用恒温操作。 * 分流平板污染会导致重现性差及出现鬼峰,需定期检查,必要时进行清洗或更换 * * * 第三部分 色谱柱 * 色谱柱的类型 填充柱 仅用于特定的应用,如永久气体分析 毛细管柱 一般为熔融石英制成,内径是0.05-0.75mm,柱长可达150米 * 相似相溶原理 非极性组分-非极性柱 极性组分-极性柱 混合组分-极性柱 液膜厚度(0.25-0.5μm)薄膜-高沸点 厚膜-低沸点、气体(增加组分与固定相的相互作用) 柱长(15,30,60,150m) 组分复杂-长柱 内径(0.1,0.25,0.32,0.53mm) 内径小、分离度高 分离度可接受条件下尽量选择大内径 毛细管色谱柱选择原则 * 柱效: 色谱柱形成尖锐峰的能力 分离度: 色谱柱将两个峰彼此分开的能力 选择性: 色谱柱确认两个峰化学与/或物理性质差别的能力 优 差 优 差 柱分离指标 * 分析物 时间 进样 不保留组分 t m t R t R 我们希望知道组分保留在固定相中的真实时间。 将 n与柱长相比: 或 每米塔板数 (N) = n L 每块理论塔板高度 (HETP) = n L 因此,柱效越高, “N”值越大, “HETP”值越小 n = 5.545 t R W h 2 t R - t m = t R t R t R 计算柱效 R t = 调整保留时间 n = 有效理论塔板数 Wh=半峰宽 * 使用内径更小的柱子。GC/MS要用o.25mm以下的柱子。 减小固定相百分组成或固定相液膜厚度。 减小进样量。 选用更长的柱子。 使用程序升温改善后流出组分峰形。 @ 好的进样技术可以保障高柱效。进样应该紧凑快速, 以免峰展宽。 如何提高柱效 * 时间 ( Min.) 4 5 6 4.5 5.5 1.0E5 2.0E5 3.0E5 4.0E5 5.0E5 6.0E5 响应值 RT = 4.41 RT = 4.59 RT = 5.10 分离度是柱将两个相邻峰分开能力的反映。 通过两个欲分离相邻峰的分开程度来测算分离度。一般我们选择两个最难分开的 峰,如果它们被成功分开,那么其它的也就解决了。 1.18 ( RT - RT ) 2 1 (W + W ) 1 2 R = R = 1.5 认为可以实现基线分离 W1=化合物1的半峰宽 W2=化合物2的半峰宽 分离度 * 恒温 程序升温 在整个分析过程中,色谱炉温保持恒定。 用初始时间设定运行结束时间。 升温速率设为“0”。 后流出的峰展宽。 当组分有较宽的沸点范围 (100°C)时使用。 减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