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冬吴相对论 第387讲 ——本期主题:君子不器.doc

发布:2017-04-24约8.83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冬吴相对论 第387讲 ——本期主题:君子不器 播出时间:经济之声 2013/09/01 11:30-12:00 主讲人:吴伯凡 主持人:梁 冬 文字整理:川jyh-04-甘草 粤JYH16-王启明 沪JYH-丁丁 文字校对:正清和 红枫 下载:冬吴相对论-387.君子不器.mp3 梁冬: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大家好,欢迎收听《冬吴相对论》。我是梁冬,对面依然是《21世纪商业评论》发行人吴伯凡。老吴,你好! 吴伯凡:大家好! 梁冬:最近我有个朋友跟我讲了一个事儿,他是某公司的中层干部,他说呢,他有点烦恼,最近公司搞各种的跨部门的微信群。 吴伯凡:横向跨还是纵向跨? 梁冬:都在跨根本没有谱,以前的组织汇报体系很清楚的,你向我汇报,我向他汇报,然后一层层过滤信息。 吴伯凡:这叫烟囱式,就是一个个??烟囱往上头,各个部门只管部门自己的事。 梁冬:内部沟通,你跨部门沟通,你一定要去到一定大佬级别,这两个大佬在一个联席会议上对话,是吧?它有好有不好,但起码它维持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组织就因此而维系了,是吧?在公司里面越级汇报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是所有的中间被隔着的那个人最讨厌看到的事情。但是呢现在他不是越级汇报了,是直接变成了一个群。最底层的一个人说一句话,最上层、中层人是同时看见,有些时候你上厕所没有看见微信吧,你老板就直接看到了。分分钟的事儿,是吧?这还是组织内部,以前了解市场的情况,可能是客服人员接触,产品的人是不接触的,然后根据客户了解情况。比如广告公司里面客户管理人员他们把客户的需求反映回来,然后在内部推动流程、创意、制作什么的。现在呢?也不是了,客户和创意的人,客户和生产的人,甚至是最前线的销售人员和老板之间全部建立起了一种联系关系。这个事情让那些在中间本来掌握某种的渠道而带来优势的人变得很不适应。 吴伯凡:对,过去处于中间的,拥有某种特权的…… 梁冬:上传下达。 吴伯凡:上传下达,他同时就有了一种特权,我们可以把它叫信息垄断红利,这个红利具体表现为欺上瞒下。所以呢,他这能够维持他在这个部门里头的权威性,而且他能够通过这种方式赢得他的上司对他的支持,而当他的上司能够看到他的下属的…… 梁冬:对他的反应。 吴伯凡:所有这些反应的时候,那他一下子就会崩溃。而现在世界是平的,那世界上的很多东西都是平的了,组织也是平的了,都是个扁平化的。过去领导在五楼,普通员工在一楼,一楼二楼三楼就是这样传上去嘛!现在呢,大家都到一楼来了,或者大家都到五楼上都去了。 梁冬:或者大家都在电梯里面了。 吴伯凡:对,那就比较混乱了这个时候,这个混乱当然对底层的这些人其实是好的,他起码用不着担心自己的意见建议被层层过滤,最后领导者处在最上头那个人,他接收到的信息是经过一套筛选机制和矫正机制,这里头一方面是过滤网,就把一些对这个组织里头的既得利益者,有威胁的那些信息它逐渐就过滤掉了。与此同时,一些好消息它经过层层加码,像美图秀秀一样的企业内部又制了一个美图秀秀,最后上去的时候能看到的是一个很光鲜的一个消息。这样就对CEO,就顶层的那个人来说他就有一种危险,他就只能够听到他能够听到的,或者由这个组织的结构决定了某种宿命式的那种信息。过去有一句话说:所谓CEO就是最后一个知道自己公司要完蛋的人。 梁冬:以前我曾经跟一个互联网公司的朋友的朋友聊过一个事情,他说:“你知道为什么互联网公司的很多决策还是有战斗力、迅速的吗?”他说:“主要的原因你可以想象一下,一个诺基亚或者是一个苹果的高管,他有没有可能自己跑到商店里面去买手机?几乎不可能!所以他几乎没有任何一次直接的像消费者一样体验整个购买过程的经历。但是互联网公司不一样,互联网公司的CEO和任何一个普通的网民一样。 吴伯凡:他在天天都在用这东西。 梁冬:对,他在使用这个产品。同时呢互联网有很好的这种沉淀机制,比如百度当年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到《百度贴吧》里去留言,我相信当时的百度的很多的领导层天天也在《百度贴吧》里看,看看到底人们在说什么。其实大部分的互联网公司都有这样的一个机制,所以你会发现说互联网公司的行动效率以及公司的最高决策者对于产品细节的了解程度,甚至包括整个的用户体验过程的可参与的程度是最高的。 吴伯凡:对,一般来说互联网公司的掌门人,老大,他往往是一个产品经理。这是有一套信息机制来保证的。在传统的社会里头,比如说我们过去看那种电视剧什么《康熙微服私访》啊,什么《乾隆下江南》等等,他们要做的,其实也是一件事情,就是要改变那个组织体系那个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