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测量物体的密度(导学教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1.4测量物体的密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知道密度测量的原理。
●学习使用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的体积。
●巩固托盘天平的使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掌握物质密度的测量以及特殊物质质量和体积的测定。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概念建立过程中,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实验器材】:【教学重点】:●掌握物体密度的测量方法及测量工具●量筒的使用【教学难点】:●固体体积的测量●液体质量的测量【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二、进行新课第一环节:
(1)、知识目标:
1知道知道密度测量的原理;
2学习使用量筒测量固体和液体的体积;
3巩固托盘天平的使用。
(2)、能力目标:
1能够利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物体的质量;
2能够掌握特殊物体体积和质量的测量。
(3)、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1掌握物体密度的测量方法及测量工具;
2量筒的使用。
难点:1固体体积的测量;
2液体质量的测量。
(4)、方法指导:1、明确物质密度测量的原理;由原理可知,要测量物体密度必然首先应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用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再由密度的计算公式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2特殊固体(密度等于或小于水的密度)体积的测量:(原则:物体必须浸没在量筒的水中)
①针压法:V物=V2—V1 (V2浸没后量筒内水的总体积,V1代表浸没前水的体积)
②悬堕法:V物=V2—V1 (V2浸没重物与物体时水的总体积,V1代表只寂寞重物时水的体积)
③排沙法:V物=V2—V1 (V2浸没后量筒内沙的总体积,V1代表浸没前沙的体积)
3液体体积的测量:(对比体积测量时,物体体积的表达方式,自己尝试表达式)
①整杯液体质量:
②剩余或倾倒的液体质量:
第一环节 物体密度的测量
(二)展示与发现:
第一步:基本测量法
1物体质量测量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该实验中所需要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物体密度测量的实验和实际操作中,根据实验原理,实验中必然要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实验最终的结果是通过______(填“直接测量”或“计算”)得到的。
3本次实验中,所使用的托盘天平的最大称量是:______,该天平的感量是:______。
本次实验中,所使用的量筒的量程是:______,该量筒的分度值是:______。
4完成下表的填写:
物质的种类 V1/ cm3 V2/ cm3 V物/ cm3 m1/ g m2/ g m物/ g ρg/cm3) 石块 盐水 实验结论及感悟:(总结本次实验中的得与失)
~8min让学生自学。自学过程,学生根据目标独立思考后再和小组同学进行交流。通过小组交流和讨论,让学生掌握本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理解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一、本学习过程采取小组讨论,自由(小组代表举手回答)展示上述几个成果或抽问部分小组,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教师有针对性地指导。
二、或者,教师公布答案,学生根据答案进行小组讨论。
这一环节,可让学生来补充和相互校正,但一定要注重知识过手,最好不采取齐声回答的方式,让仍然有疑问的同学反馈出问题,教师根据反馈采取让掌握了的同学进行相互帮助,若有特别突出的问题:如 :在实验中小组运用了什么方法或策略缩短了实验时间,提高实验效率;
本实验中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特别是盐水质量和体积的测量)
【】
闪光点:
不足:
可补充的:
【】1、小明测定某种物体的密度时,测得的数据如图所示。图乙中是测量物体质量时所用的砝码和游码的位置,该物体的质量为_________?g;由图甲可知,物体的体积为_________cm3,此物体的密度为_________kg/m3。
2为了测定牛奶的密度,将一袋牛奶倒入烧杯中,测出牛奶和烧杯的总质量为320g,然后将其中部分牛奶倒入量筒,量筒示数如图所示再测出剩余牛奶和烧杯的总质量为254g,则量筒中牛奶的质量为______g,体积为______mL,牛奶的密度为______g/cm33、小敏在实验室测量金属块的密度。小敏先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天平平衡后,右盘中所放砝码及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金属块的质量为_______g。然后,小敏将金属块用细线系好放进盛有40ml水的量筒中,量筒中的水面升高到如下图乙所示的位置,则金属块的体积为_______cm3。该金属块的密度与下表中_______的密度相同。
4小明想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