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与环境(第二章).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1 森林、环境的概念与类型 2.1.1 森林的概念 森林(forest)是指一个以木本植物为主体,包括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动物、微生物等其他生物,占有相当大的空间,并显著影响周围环境的生物群落复合体。 2.1 森林、环境的概念与类型 2.1.1 森林的概念 它是地球上主要的植被类型之一。 它是地球上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1.2 环境的概念 环境(environment)是指生物(个体或群体)生活空间的外界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生物存在的空间及维持其生命活动的物质和能量。 环境总是针对某一特定主体或中心而言的,离开了这个主体或中心也就无所谓环境,因此环境只有相对的意义。在环境科学中,一般以人类为主体,环境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森林环境(forest environment)是指森林生活空间(包括地上空间和地下空间)、外界自然条件的总和。 2.1.3 环境的类型 环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分类系统。一般可按环境范围大小、环境的主体、环境的性质等进行分类。 (1)按环境的范围大小分类 可将环境分为宇宙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生境、微环境和体内环境。 ①宇宙环境(space environment) 是指大气层以外的宇宙空间,也有人称之为星际环境或空间环境。 ②地球环境(global environment) 是指大气圈中的对流层、水圈、土壤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又称为全球环境。 大气圈(atmosphere) 水圈(hydrosphere) 岩石圈(1ithosphere) 土壤圈(pedosphere) 生物圈 (biosphere) 植被 (vegetation) ③区域环境(regional environment) ④生境(habitat) ⑤微环境和体内环境(micro-environment and inner environment) (2)按环境的主体分类 分为人类环境和生物环境。人类环境是以人为主体,其他的生命物质和非生命物质都被视为人类环境要素。生物环境是以生物为主体,生物体以外的所有环境要素均称为生物环境。 (3)按环境的性质分类 分为人工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人工环境也称半自然环境,广义地讲包括所有的栽培植物、农作物和人工经营森、草地所采取的措施。 2.2 生态因子作用分析 2.2.1 生态因子的概念 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s)指环境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和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如温度、湿度、O2、CO2等。 对森林产生各种影响的环境因子称森林生态因子。 生态因子中生物生存所不可缺少的环境条件也称为生物的生存条件。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 2.2.2 生态因子的分类 一般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将其归纳为五类: (1)气候因子 (2)土壤因子 (3)地形因子 (4)生物因子 (5)人为因子 生态因子分为非生物因子和生物因子。 生态因子分为直接因子和间接因子。 生态因子分为稳定因子和变动因子。 2.2.3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1)综合性。 (2)非等价性。 (3)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 (4)限定性。 (5)直接作用性与间接作用性。 一、气候因子 该类因子又可分为光、温度、水分、空气等许多因子。 它们对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引种和地理分布均有很大的作用。 气候因子又可称为地理因子,因为,它们随地理位置或海拔高度的改变而改变,而这种变化均影响到森林的分布和生长。 二、土壤因子 包括土壤的物理性质、土壤 的化学性质,土壤微生物等。 土壤是气候因子和生物因子 共同作用的产物,所以,它 本身必然受到气候因子、地形因子和植物、动物因子的影响,同时,也对生长在土壤中的植物、动物发生作用。因此,不同的土壤有其相应的植物和动物。 三、生物因子 可以分为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其中包括植物对动物的生态作用,植物与动物、土壤微生物的相互作用,以及植物间、动物间的相互关系。 四、地形因子 地形因子是间接因子,其本身对于生物没有直接影响,但通过地形的变化影响气候、土壤、植物,从而也影响动物。因此,地形因子对于生物只是间接的作用。地形因子又可分为高原、山地、平原、低地、海拔高度、坡度和坡向等。 五、人为因子 由于人类对于生物的作用是有意识的和有目的的,所以,具有无限的支配力。人为因子 主要指人类对生物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