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性沥青混凝土施工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2cm改性沥青混凝土施工方案
一、试验段
改性沥青混凝土在大面积施工之前首先进行试验段施工,试验路段长度取200m试验段,摊铺采用的施工工艺、作业工序及机械设备组合均与正常施工时拟定的相同,以检验拌合、运输、摊铺、碾压、养生等计划投入使用设备的可靠性以及施工工艺的合理性,检验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是否符合要求以及检查各道工序的质量控制措施,从而确定用于大面积施工的混合料配合比、各种施工技术参数及最佳机械组合,以此为标准指导下一步大面积施工。
1)透层施工
(1)透层施工前,彻底清扫水泥碎石稳定层顶面,利用高压水龙头
冲洗至整洁而无尘埃,并清除硬壳层,达到表面“露骨”为止,经监理检查合格并签认。
(2)沥青在正常温度下洒布,如气温较低,稠度大的适当加热。洒布沥青材料的气温不低于10℃,且是稳定而上升的温度,风速适度,有雾或下雨不施工。采用沥青洒布车一次喷洒均匀,当有不均匀处或遗漏处用人工补洒。
2)粘层
粘层施工:根据设计要求,两层沥青混合料之间洒布与面层沥青同标号的乳化沥青粘层。施工前清除干净路面脏物尘土,有沾粘的土块用水刷净并待其表面干燥后浇洒;粘层采用沥青洒布车浇洒,在路缘石、雨水进水口等局部采用刷子人工涂刷。浇洒粘层后紧接铺筑上层沥青混凝土。
3)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
(1)施工准备工作与施工测量放样
施工前2~3天,对下承层进行检查,如有杂物和柴油污染,进行处理。泥土、垃圾等提前清扫并用水车冲洗,并保证摊铺前完全干透。对表面轻度柴油污染,如露油、小片油团、下封层损坏等,在监理工程师监督下人工凿处污染层,重新补做,对大面积柴油污染,表面石子有明显松散地段,整块切除至下一层,在四周及底层洒粘层油,并用沥青混合料填补,采用小型压路机碾压至要求密实度。
(2)沥青混合料拌和、运输
在起机前严格检查设备,确保状态正常。严格按照监理批复的配合比输入电脑、开机拌和。在拌和过程中严禁手动调整。对于沥青沥青混凝土混合料,A-90#沥青加热温度控制在150-165℃,矿料温度提高10-20℃,拌和时间30-50s,确保每锅无花白料,沥青裹覆均匀;SBS改性沥青混合料较普通沥青混凝土温度提高10-20℃,适当延长拌和时间5s,其中干拌时间不小于5s,也不易过长,以免打碎粗集料,细集料磨成矿粉。改性沥青混合料严格控制出场温度不高于195℃,否则废料处理。
沥青混合料装车时,料车前后移动分三次“品字型”,一车一单,做好出厂时温度检测工作。装车时车周壁洒一层洗衣粉水溶液,排除游离余液。混合料运往工地过程中,根据摊铺与碾压温度要求以及运输途中的热散失情况,用不透水彩条布加棉被覆盖。(3)沥青混合料摊铺
沥青混合料摊铺均采用一台12m以上大型摊铺机摊铺整个半幅,其中下面层采用钢钎挂线摊铺,5m设支架一个以严格控制纵断高程和线性,靠近中央隔离带并且左侧挂线,右侧锁死横坡控制厚度。中、上面层为了进一步提高平整度,采用16m超声波平衡梁自动找平系统引导摊铺机。
同时做好缓慢、匀速、连续摊铺。摊铺速度用下式计算确定:
V= m/min≤3m/min
式中:V--摊铺速度(m/min)
Q--拌合机每一小时产拌合料T/h
b--摊铺机摊铺宽度(M)
(4)碾压
碾压分三个阶段进行:初压、复压、终压。采取“静振结合,揉压为主”的方针。初压采用双钢轮压路机静压,复压采用双钢轮压路机振压和胶轮压路机揉压,终压采用双钢轮压路机静压封面。采用碾压时同类压路机并列成梯队碾压且均从两侧向线路中心进行(超高段由内侧向外侧进行),并注意行驶路线和压轮重叠宽度。三阶段碾压连续完成,不中断。
下面层碾压温度控制在初压120-140℃、复压100-120℃、终压不低于90℃。上面层初压大于150℃、复压大于140℃、终压不低于120℃。碾压时温度严格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过高或过低都会造成碾压效果不良。
改性沥青由于温度高,温降快,因此碾压要遵循趁热、紧跟、慢压、高频(42Hz)、低幅(0.46mm)的原则进行。为防止压轮粘连沥青混合料,采用在压轮表面涂擦隔离剂的方式解决。
(5)开放交通
碾压完成,沥青砼摊铺待冷却到室外常温后即可开放交通。
(6)横向接茬处理
每天施工结束,在摊铺带末尾设置横缝,横缝采用平接且垂直线路走向。具体操作时,摊铺机在接近端部前约1m处将熨平板抬起驶离现场,用人工将端部混和料摊平铲齐后碾压密实,而后用3m直尺检查
平整度,趁混和料尚未冷透时垂直刨除端部层厚不足的部分,待第二天摊铺时,摊铺机在已压实面上熨平板下垫以5-10mm垫层。人工整理接缝处混和料,使其整齐,无超标骨料且无离析。
横向接缝的碾压采用双钢轮先横向碾压,再纵向碾压。碾压时,压路机先位于已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