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基本构图.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杜 君 焰 基本构图 所谓构图,是指运用恰当的形式结构,组织各造型元素,形成画面表现中心,生动、突出地表现主体形象并由此引发的思想和意义。 本章所探讨的是关于画面布局和结构的一些基本规律。影视创作者应该掌握和了解这些规律性的方法,但并不是让我们去墨守成规,遵守法则是一种创作方法,打破法则也是一种创新,但创新不是漫无目的地去猎奇,而是需要我们在了解一定的规则的基础上再去创新。 第一节位置法则 一个物体在画框中所处的位置,常常会影响观众对他的视觉感受。 因为物体摆放位置不同,形成画面的不同张力。 关于主体在画面中的位置,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趣味[视觉]中心 趣味线和趣味点 A趣味线:垂直的三等分位置上:一般人们通常在横向上把画面平分成左中右三等分。中间的那两条等分线就是趣味线。 至于把主体放在哪条线上要看具体情况[eg:主体的视线往右看时,则主体放在左面] 一趣味[视觉]中心 B 九宫格构图:在上面的基础上,在画面的竖向上再分成上中下三等分,这样可以得到两条水平趣味线,与两条垂直等分线构成了俗称的“井字法”构图。四个交叉点成为趣味点。是最活跃的,把主体放到这四个点上就加倍突出和醒目。这四个点也较接近黄金分割线交叉点,因而是较为符合经典构图方式的摆放位置。 一趣味[视觉]中心 C 画面黄金分割线上 拍全景或远景时,可将人物放在趣味线上,人物头部放在趣味点上,这样人物就会引人注目、活泼且不死板,活跃、有活力;但权威感稍逊。表现动态人物时常用。 片例《我的父亲母亲》 一趣味[视觉]中心 拍摄一个人的近景或特写时,可把人物的一只或两只眼睛放在趣味点上,这样他的眼睛会得到最生动的表现。 二几何中心 对角线交叉点,它离四周距离相等,边线对其作用力抵消,因而是稳定的、庄重的;同时也是呆板的。 拍摄人物中近景——金字塔型 呆板、死沉、单调;稳重、庄严、神圣、权威 一般拍摄政府会议时,拍领导单独画面多用此法。 二几何中心 片例 《霸王别姬》 《菊豆》 1 2 《大红灯笼》 吃饭 三边缘位置 指临近左右两条边线位置。 当一个物体处于边缘位置时, 它主要受一条边线的张力作用。另一条对它的作用力已经大为减弱,有一种向邻近的边线运动的趋势。而画面内的巨大空间也有一种排斥和推动力,使物体有一种被推出画框的倾向。 因此,当主体被处理在边缘时,这个位置就使主体带有一种明显的受排挤、受屈辱的较为压抑的心理感觉。 三边缘位置 这种位置常用来表现: 1.卑微渺小的人物 2.一个人处于逆境、遭受打击时感到的痛苦、悲伤 3.受环境或他人排挤、屈辱的人 片例:《黄土地》 四上下位置 以中间横线为界,可以将画面分成上下两个区域。 当一个物体处于上方位置时,会由自身面积的大小具有两种倾向。当物体面积很小[景别较大]时,他看上去有一种被从上边线拉出去的感觉。但如果面积较大时[景别较小],那么由重力产生的重量感使它又会具有一种向下倾压的感觉。 [这是视觉心理] 四上下位置 当其处于下方时,会受下边线的张力和自身重力,会产生受压迫、受屈辱的感觉。 上下方位置经常配对使用。一个人或物处在上方,另一个在下,构成压迫与被压迫关系。 片例《巴顿将军》德军观看 片例《黄土地》腰鼓庆祝解放 片例《黄土地〉祈雨 片例:《黄土地》] 五倒三角 不稳定 拍会议 第二节面积法则 一.定义 面积指画面上物体成像面积,它决定于三个因素: A 被摄物自身大小 B 物距 C 焦距 二.作用 1.突出主体 2.表达重量感和重要性 第二节面积法则 其他条件一致时,面积大的受重视,所以可用面积优势来引导、突出主体。 Ps :引导、突出其他方法 A 通过光线将观众视线引导到主体上[《盗墓迷城1》] 第二节面积法则 B 通过画面影调控制,以画面影调(色彩)对比印衬主体 [公益广告] C 利用画面中焦点的虚实关系突出主体,画面焦点总是落在主体位置上,通过主体的实焦点与周围物体的虚焦点的对比突出主体。 [沉默的羔羊] D 利用镜头运动或人物运动 第二节面积法则 E 通过画面中线条,引导观众视线,最终落到主体上。《我的父亲母亲》“S”型线条(山路)] Ps结束 2.表达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