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docx
5.4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材分析
5.4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本节课围绕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展开,旨在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了解叶绿体色素的组成和特性,掌握实验操作技能。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相连,符合教学实际,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验操作,学会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结果。
2.强化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精确性。
3.增强学生的生物知识应用能力,将理论知识与实验实践相结合。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实验中学会分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讲解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方法,包括无水乙醇溶解、二氧化硅助磨和碳酸钙保护叶绿素等步骤。
-强调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的原理和操作技巧,如滤纸的选择、层析液的制备和使用等。
-突出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和移动速度差异,帮助学生理解色素分离的原因。
2.教学难点:
-理解二氧化硅和碳酸钙在实验中的作用原理,以及如何正确使用这些物质。
-掌握纸层析法中滤纸的使用技巧,包括裁剪、打孔和放置位置等。
-分析不同色素在层析过程中的迁移行为,并解释其原因,如溶解度、极性和分子量等。
-突破实验数据处理的难点,学会从实验结果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得出结论。例如,如何准确测量色素带的迁移距离,以及如何通过比较不同色素的迁移距离来推断它们的相对含量。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实验台、显微镜、离心机、无水乙醇、碳酸钙、二氧化硅、层析纸、铅笔、尺子、滴管、量筒、试管、酒精灯、加热器
-课程平台:学校生物实验室管理系统
-信息化资源: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的视频教程、实验操作步骤的PPT课件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操作演示、小组讨论、课堂提问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展示不同颜色的植物叶片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叶绿体中的色素如何赋予叶片不同的颜色。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植物光合作用和叶绿体结构的相关知识,为学习色素提取和分离打下基础。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方法,包括无水乙醇溶解、二氧化硅助磨和碳酸钙保护叶绿素等步骤。
-举例说明:通过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等具体色素的例子,说明不同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过程。
-互动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如何控制实验条件、如何观察实验现象等。
3.实验操作(约40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包括叶片的研磨、色素的提取、滤液的制备和纸层析法的实施。
-教师指导: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4.结果分析(约15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层析结果,记录各色素带的迁移距离,并分析色素的相对含量。
-教师指导: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解释不同色素的迁移行为,并讨论实验误差的可能来源。
5.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理论题和实践题,加深对实验原理和操作的理解。
-教师指导:检查学生的练习情况,解答学生的疑问,并对典型问题进行讲解。
6.课堂总结(约10分钟)
-教师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方法,以及实验结果的解读。
-学生反馈:邀请学生分享实验体验和收获,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7.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思考题:让学生思考不同植物叶片中色素的组成差异,并预测实验结果。
-布置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步骤、结果分析、讨论和结论。
8.课后延伸(约10分钟)
-鼓励学生: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如探索不同植物叶片中色素的提取效果。
-资源推荐: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如书籍、网站和实验视频,供学生课后自学。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植物色素的化学性质和应用》简介:介绍植物色素的化学结构、性质以及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食品、医药和化妆品等。
-《叶绿体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的原理与改进》综述:分析叶绿体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的基本原理,探讨实验方法的改进和创新。
-《植物光合作用与色素的关联研究》论文:探讨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体色素的作用,以及色素含量与光合效率之间的关系。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不同植物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