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双边投资协定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pdf

发布:2025-04-03约12.84万字共8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摘要

早期,我国主要作为投资东道国签署双边投资协定,随着国际经济合作日益紧密以及我

国从投资东道国向投资母国身份的转变,研究双边投资协定对我国企业“走出去”的影响具

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匹配了“中国全球投资追踪”(ChinaGlobalInvestmentTracker)企业

微观数据库和UNCTAD的双边投资协定数据库,基于“企业-国家-年份”三维面板数据,探

究了双边投资协定对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首先,量化了双边投资协定异质性条款,

并采用熵权TOPSIS测算出双边投资协定指数,据此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分析了双边投资

协定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保护情况;其次,从宏观层面以及企业微观层面描述了我国对外

直接投资的发展现状;再次,从“贸易畅通”效应、“民心相通”效应、营商环境优化效应以

及双边投资协定条款异质性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差异化影响效应四个方面,剖析了双边投资

协定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机制;最后,基于渐进双重差分、固定效应面板等模型,

实证检验了双边投资协定对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效应、促进作用、结果稳健性、影

响机制以及双边投资协定内部条款、企业OFDI进入模式、东道国制度质量及经济发展水平、

东道国是否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异质性等多个内容,旨在厘清双边投资协定对我国企业

“走出去”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研究表明:

第一,关于双边投资协定,从数量上看,截至2021年底我国对外共签署145份双边投资

协定,目前生效的有107份;从签约国的地区分布上看,与我国签订双边投资协定数量最多

的是亚洲国家;从具体的条款看,异质性条款间的差异较大,表现为“投资定义与范畴”以

及“征收与补偿”条款深度水平较高,而“国民待遇”、“保护伞”等条款深度水平较低;从测

算出的双边投资协定指数看,我国双边投资协定指数的总体水平不高,双边投资协定指数可

以根据保护程度分成四类,水平最高的一类和水平最低的一类差别较大,不同的双边投资协

定对投资的保护程度具有显著差异。

第二,关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从宏观层面,2003-2021年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在规模上

实现了巨大增长,中国在亚洲的投资存量最多,其次是拉丁美洲。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

高度集中,主要集中在租赁和商业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等行业。并且从对外直接

投资进入模式看,近几年绿地投资的比重远大于跨国并购的比重;从微观层面,我国企业对

外大型投资主要集中在能源和交通领域,投资金额占总规模的60%左右。2013-2021年我国企

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大型直接投资累计8495亿美元,“一带一路”倡议显著促进了

我国企业对其的大额投资,加深了签约国间的“互联互通”。

第三,在双边投资协定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影响机制方面,其一,双边投资协定能够

通过打破壁垒,构建开放、公平、稳定的环境,提升东道国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从而刺激企

业对外直接投资;其二,双边投资协定有助于加强两国经济合作的信心,促进文化认同和文

化交融,减小文化隔阂,降低文化差异导致的分割成本与风险从而促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其三,双边投资协定能够为东道国的营商环境建设提供实践经验,优化东道国的营商环境,

从而吸引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其四,双边投资协定条款异质性对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

影响存在差异,对于不同的签约国,双边投资协定条款的措辞相异。在不同历史时期,由于

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身份不同,签订双边投资协定时侧重点也相异。

第四,在实证分析方面,本文基于渐进双重差分以及固定效应面板等模型分别检验了双

边投资协定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效应、促进作用、结果稳健性、异质性以及影响机制。

首先,渐进双重差分模型检验结果表明,签订双边投资协定对促进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具

有显著的政策效应。其次,固定效应面板模型检验结果表明,双边投资协定指数越大,即对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保护程度越高,越能有效促进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以上结果在通过平

行趋势检验、PSM-DID检验、安慰剂检验以及工具变量检验后依然稳健。再次,双边投资协

定条款异质性检验发现,目前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产生显著促进作用的只有“投资定义与范

畴”以及“征收与补偿”,验证了影响机制中双边投资协定条款异质性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会

产生差异化影响的假说;企业OFDI进入模式异质性检验发现,在双边投资协定的保护下,

企业选择跨国并购“走出去”的概率更大;东道国制度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异质性检验发现,

双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