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章节知识点:产后病.pdf

发布:2025-04-04约2.17万字共2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章节知识点:产后病

第一节产后病小论

产妇在产褥期内发生与分娩或产褥有关的疾病,称为“产后病”。

常见的产后病有产后血、产后血崩、产后腹痛、产后痉证、产

后发热、产后身痛、恶露不绝、产后小便不通、缺乳等。上述诸病多

数发生在“新产后”,目前根据临床实际,倾向将产后7天以内称为

“新产后”。

产后病的发病机理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失血过多,亡血伤

津,虚阳浮散,或血虚火动,易致产后血、产后痉证、产后发热、

产后大便难等;二是瘀血内阻,气机不利,血行不畅,或气机逆乱,

可致产后血、产后腹痛、产后发热、产后身痛、恶露不绝等;三是

外感六淫或饮食、房劳所伤等,导致产后腹痛、产后痉证、产后发热、

产后身痛、恶露不绝等。总之,产后脏腑伤动,百节空虚,媵理不实,

卫表不固,摄生稍有不慎便可发生各种产后疾病。

产后疾病的诊断在运用四诊的基础上,根据新产特点,还须注意

“三审”,即先审小腹痛与不痛,以辨有无恶露的停滞,次审大便通

与不通,以验津液之盛衰,三审乳汁的行与不行及饮食之多少,以察

胃气的强弱。同时一,参以脉症及产妇体质运用八纲进行综合分析,才

能作出正确的诊断。在古代医籍中,对新产疾病颇为重视,不但论述

了亡血伤津的情况下产生的“新产三病”,即《金匮要略》所云“新

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而且指出了

急重症“三冲”、“三急”的危害性。如《张氏医通》所论的“三冲”,

即冲心、冲肺•、冲胃,其临床表现:冲心者,心中烦躁,卧起不安,

甚则神志不清,语言颠倒;冲肺者,气急,喘满,汗出,甚则咳血;

冲胃者,腹满胀痛,呕吐,烦乱。张氏还指出:“大抵冲心者,十难

救一;冲胃者,五死五生;冲肺者,十全一二。”该书又提出产后“三

急”,曰:“产后诸病,惟呕吐、盗汗、泄泻为急,三者并见必危。”

产后病的治疗应根亡血伤津、瘀血内阻、多虚多瘀的特点,本

着“勿拘于产后,亦勿忘于产后”的原则,结合病情进行辨证论治。

《景岳全书》说:“产后气血俱去,诚多虚证,然有虚者,有不虚者,

有全实者,凡此三者,但当随证随人,辨其虚实,以常法治疗,不得

执有诚心,概行大补,以致助邪。”即产后多虚应以大补气血为主,

但其用药须防滞邪、助邪之弊;产后多瘀,当以活血行瘀之法,然产

后之活血化瘀,又须佐以养血,使祛邪而不伤正,化瘀而不伤血。选

方用药,必须照顾气血。开郁勿过于耗散,消导必兼扶脾,祛寒勿过

于温燥,清热勿过用苦寒。同时一,应掌握产后用药。三禁。,即禁大

汗,以防亡阳;禁峻下,以防亡阴;禁通利小便,以防亡津液。

第二节产后血晕

产妇分娩后突然头晕眼花,不能起坐,或心胸满闷,恶心呕吐,

或痰涌气急,甚则神昏口噤,不省人事,称为。产后血晕。,又称。

产后血运”。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产后出血引起的虚脱、休克,妊娠合并心脏病

产后心衰,或羊水栓塞等病症,是产后危急重症之一,若救治不及时,

往往危及产妇生命,或因气血虚衰而变生他疾。

病[因病机]

主要病机不外虚实两端,阴血暴亡,心神失养,或瘀血停滞,气

逆攻心。

一、血虚气脱

新产元气虚惫,或因分娩伤损胞宫,血去过多,营阴下夺,气随

血脱,心神失养,致令血晕。

二、血瘀气逆

产后胞脉空虚,寒邪乘虚内侵,血为寒凝,瘀滞不行,恶露涩少,

血瘀气逆,扰乱心神,而致晕厥。

辨[证论治]

产后血晕的治疗,首当辨其虚实,分清脱证与闭证。本病属产后。

三冲”范围,无论虚实都属危急重症,均须及时救治,必要时,中西

医结合抢救。

一、血虚气脱型

主要证候:新产去血过多,突然昏晕,面色苍白,心悸馈闷,

则昏不知人,眼闭口开,手撒肢冷,冷汗淋漓,舌淡,苔少,脉微欲

绝或浮大而虚。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