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重力势能 (第2课时) 课件 高一年级下册学期物理人教版(2025)必修第二册(共17张PPT)(含音频+视频).pptx
必修二第八章
8.2重力势能(第2课时)
重点回顾
一、重力做的功
WG=mgh
WG为重力所做的功,m为物体质量,h是高度差。
二、重力势能
物体所受重力mg与所处高度h的乘积,用Ep表示。
①单位:
焦耳,符号为J,
1J=1kg·m/s2·m=1N·m
②重力势能是:标量,但有正负。并且正负号要参与大小比较。
重力做功的量=重力势能变化量:
h表示物体的高度
具有相对性
那重力势能也具有同样的相对性吗?
设m=0.1kg
g=10m/s2
以桌面为参考面:
EP1=0.1×10×1=1J
以地面为参考面:
EP2=0.1×10×2=2J
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g=10m/s2
EP1=1J
EP2=2J
物体的重力势能总是相对于某一水平面来说的,这个水平面叫作参考平面,物体的重力势能取为0。
注意:零势能面可任意选择的,选择哪个平面为参考平面,可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通常选择地面或较低的位置作为参考平面。
默认地面
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在参考平面上方的物体,重力势能是正值;
在参考平面下方的物体,重力势能是负值。
-4
4
3
2
0
1
-1
-2
-3
h/m
选择桌面
EP0
EP0
比如3J-4J
因为3J处于的位置最高。
重力势能的正负
以二楼的地面作为参考平面,二楼房间里A处的物体具有正的重力势能,一楼房间里B处的物体具有负的重力势能。
重力势能的正负
典型例题
例1.一物体在自由下落过程中,重力做了2J的功,则()
A.该物体重力势能减少,减少量小于2J
B.该物体重力势能减少,减少量等于2J
C.该物体重力势能减少,减少量大于2J
D.该物体重力势能增加,增加量等于2J
B
典型例题
例2.如图所示,质量为m=3kg的木块在倾角的足够长的斜面上以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下滑,已知:sin37°=0.6,cos37°=0.8,g取10m/s2,求;
(1)前内重力做的功;
(2)前内重力的平均功率;
(3)末重力的瞬时功率。
144J
36W
72W
弹性势能
弹性势能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每个物体的各部分之间都有力的相互作用,这样的力叫做弹力。
弹性势能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各部分之间由于弹力的相互作用而具有的势能,叫做弹性势能。
弹性势能跟形变的大小有关系
(1)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性势能跟弹簧被拉伸或压缩的长度有关。被拉伸或压缩的长度越长,恢复原状过程中对外做的功就越多,弹簧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2)弹簧的弹性势能还跟弹簧的劲度系数有关。不同的弹簧发生同样大小的形变,劲度系数越大,弹簧恢复原状过程中对外做的功就越多,因而弹簧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弹性势能
弹簧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变化的关系
(1)弹簧弹力做正功:弹性势能减少。
(2)弹簧弹力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
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1)一般规定弹簧在原长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零。
(2)L为弹簧的伸长量或压缩量。
(3)L,Ep具有相对性。
弹簧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变化的表达式
重力势能是由地球和地面上物体的相对位置决定的
势能也叫位能,与相互作用的物体的相对位置有关。
弹性势能是由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各部分的相对位置决定的。
势能
C
典型例题
例3.如图所示,将弹簧拉力器用力拉开的过程中,弹簧的弹力和弹性势能的变化情况是()
A.弹力变大,弹性势能变小
B.弹力变小,弹性势能变大
C.弹力和弹性势能都变大D.弹力和弹性势能都变小
一、重力势能的相对性
物体的重力势能也总是相对于某一水平面来说的,这个水平面叫做参考平面。
①重力势能:EP=mgh
②重力势能的变化绝对性
相对性
二、弹性势能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的各部分之间,由于有弹力的相互作用,也具有势能,这种势能叫做弹性势能。
①跟弹簧形变的大小有关系
②跟弹簧的劲度系数有关
势能也叫位能,与相互作用的物体的相对位置有关。
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
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1)一般规定弹簧在原长时,弹簧的弹性势能为零。
(2)L为弹簧的伸长量或压缩量。
(3)L,Ep具有相对性。
弹簧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变化的表达式
弹簧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变化的表达式
感谢您的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