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力资源课程 第一章 概论课件.ppt

发布:2018-05-23约9.38千字共6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我国古代有关人性的研究 ( 1)、性善论(孟子的人性论和道德观) 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一种最基本的共性,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和“是非之心”,这四种“心”就构成了人性的善或道德良知。他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据此,他断定:“仁义礼智,非由外烁我也,我固有之也”;若无此“四心”即“非人也”。他又认为,尽管人皆固有“四心”,但这并非就是道德完善之人。只有将“四心”发展成仁、义、礼、智“四德”,才能成为尧舜式的“圣人”。同时,人的各种恶习都是由后天环境造成的,是外界条件压制了“四心”向“四德”发展的结果。 (2)、性恶论(荀子的人性论和道德观 ) 荀子认为人的本性由好利、喜恶、好声色等情欲构成,之所以“善”,那完全是人为的结果。故“圣人”的重要作用就在于对人的自然本性予以教化,制定出道德准则、法律规范和各种具体的规章制度,以此匡正人们的行为。当然,其目的仍是为了维护封建等级秩序,使之“合于善”。 (3)、人性善恶混论 (西汉著名思想家杨雄提出的) 他调和了孟子、荀子的人性论,提出人性中既有善又有恶的观点。他说:“人之性也、善恶混。行其善为善人,行其恶为恶人。”不过,杨雄更强调后天的学习和教化,反对法家的重刑思想。他说;“民可觌德不可觌刑。觌德则纯,觌刑则乱。”这种思想具有较多的唯物主义因素和历史进步意义。 2、西方现代的人性理论 (1).经济人假设(Rational-economical Man)(群氓假设) “经济人”:是指人的行为是为了追求本身的最大利益,工作的目的是为了经济报酬。(唯利人,公利人) 代表人物:美国工业心理学家麦格雷戈。1960年在《企业中人的方面》中提出的,又称之“X”理论 主要内容: ①大多数人是天生懒惰的,因而尽量逃避工作; ②大多数人胸无大志,宁愿接受别人领导,也不愿负任何责任; ③大多数人的个人目标总是与组织目标都是矛盾的,要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必须靠外力的强制; ④大多数人为满足生理、安全需要,将选择那些经济上获利最大的事去做。 管理措施:任务管理(胡萝卜加大棒) 概括而言:“人之初,性本懒,叫他干,就得严” (2).社会人假设(Social Man) 这一假设认为:人们最重视的是在工作中与周围的人友好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物质利益对于劳动产生率的提高,仅具有次要作用。 主要观点: ①人是“社会人”,影响人的生产积极性的因素,除物质因素外,还有社会的、心理的因素; ②生产效率的高低,取决于职工的士气,而士气则取决于家庭、社会生活及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一致; ③在正式组织中存在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对其成员有着很大影响; ④由于技术进步和工作合理化,使人们对工作本身失去乐趣和意义,因此,人们便从社会关系中寻求乐趣和意义; ⑤领导者要善于倾听职工的意见,了解他们的思想,使正式组织的经济需要与非正式组织的社会需要取得平衡。 管理措施: ①管理人员应把注意的重点从完成生产任务转移到关心人、满足人的需要上; ②管理人员不能只注意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等方面的问题,更应注重员工之间的关系,培养和形成职工的归属感和整体感; ③在实行奖励时,提倡集体的奖励制,不主张个人的奖励制; ④管理者应起到员工和上级之间联络员的作用,既要倾听职工的呼声,也要向上级反映呼吁; ⑤领导者应采用职工参与管理的新型管理方式。 概括:“人之初,性本善,尊重他,积极干” (3).自我实现人假设(Self-actualizing Man) 自我实现人假设认为人都期望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要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人才会感到最大满足。 主要内容: ①一般人都是勤奋的,厌恶工作并不是人的本性,只要环境条件有利,工作就会象娱乐、休息一样自然; ②人们是能够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外来的控制、惩罚不是鞭策人们为组织目标努力工作的唯一方法; ③在正常情况下,人们会主动承担责任,力求有所成就,缺乏抱负、逃避责任并非人的本性; ④个人自我实现的要求与组织目标并不矛盾,在适当条件下人们会自我调整将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统一起来; ⑤人们力求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大多数人存在着高度的想象力、智谋和解决组织中问题的创造性。而在现代工业社会,人的潜能只得到部分发挥。 管理措施: ①注重工作环境的创造,管理人员的角色只要是“来访者”的位置; ②奖励方式:注重内在奖励,让员工增长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