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和科技文艺专项练习 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二轮复习+.docx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和科技文艺
一、选择题
1.1957年,国家统计局《工人阶级队伍情况的调查报告》中有1950年及其后参加工作的职工社会出身情况,如表所示。
职工社会出身情况表(%)
工人
劳动农民
转业军人
个体劳动者及一般市民
学生
资本家
上海
35.52
12.95
2.69
18.75
16.08
5.94
天津
39.13
14.27
3.27
12.29
19.44
3.70
陕西
26.26
27.99
8.32
8.67
22.95
0.52
新疆
16.16
25.47
23.19
18.18
19.05
0.23
据表可知()
A.内地与沿海原有工业基础差距大
B.西部地区工商业改造不彻底
C.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
D.沿海地区工业发展更为迅速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共中央把“国防第一,稳定市场第二,其他第三”的财经工作方针,转变为“边打、边稳、边建”的财经工作方针。这一变化()
A.促进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开展
B.体现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C.适应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
D.加速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3.如图为1978年和1987年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各经济成分所占比重图。图示占比变化反映出()
A.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
B.民众就业观念的转变
C.计划管理调控作用的增强
D.经济结构调整的完成
4.北京在成功举办第11届亚运会后,正式提出申办2000年奥运会。经过多次商讨,北京奥申委于1992年6月确定并公布了申奥主题口号——“开放的中国盼奥运”。这一口号体现了中国()
A.积极地传播奥运精神
B.适应新的世界政治格局
C.改革开放的坚定姿态
D.巩固经济体制改革成果
5.如图为1983~1993年我国第一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变化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行
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6.深圳经济特区在中国对外开放的历程中举足轻重。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讲话,指出:“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回眸历史,愈加凸显出深圳经济特区的不一般,这个不一般就在于它是()
A.多边贸易体制主导下的成果
B.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的产物
C.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重要成就
D.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7.下图是1978年与1986年北京郊区男户主职业占比变化情况。这一变化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酝酿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C.城乡之间的差异呈缩小趋势
D.城市产业结构日益完善
8.1992年中共十四大做出了“积极建立待业、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的决定。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进一步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待业保险”正式更名为“失业保险”。这一变化反映了()
A.经济改革引发失业现象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C.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完善
D.思想解放推动经济体制改革
9.下表所列活动()
时间
活动名
主要获奖或展演(展出)作品
1956年8月
第一届全国音乐周
《广陵散》《阳关三叠》《嘉陵江号子》《祖国颂》《长征大合唱》等
1957年1月
第一次群众性电影评奖
《董存瑞》《家》《为了和平》《平原游击队》《祝福》
1957年12月
第一届全国摄影艺术展
292位作者的321幅作品,有的反映人民群众现实生活,有的反映祖国江山秀丽、欣欣向荣,还有的以人像、静物、花卉及鸟、兽、鱼、虫等为题材
A.凸显新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B.推动了“双百”方针的提出
C.表明文艺领域出现“左”的倾向
D.反映我国传统文化仍占主流
10.新华社北京某日讯:“一九七七年全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到今天为止已经胜利结束。广大人民赞扬这次高校招生考试……(是)向‘四个现代化’进军,广开才路的盛举。”这场冬季里的春闱,在当时引起了强烈反响。恢复高考制度是邓小平同志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在当时是()
A.拨乱反正的一个重要标志
B.“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C.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指导方针
D.改革开放步入新阶段的标志
11.下图为凤阳县小岗村18位村民签订的包产到户契约,据此契约责任书,可以推知()
A.小岗村最早尝试农业包产责任制
B.农村政社合一的管理体制出现松动
C.民间书面契约受到国家法律保护
D.原有农村经济体制依然占主导地位
12.1984年中央1号文件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1993年11月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文件指出“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