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说课稿 新人教版[001].docx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说课稿新人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设计意图
本课以“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的措施,以及这些措施对巩固大一统王朝的作用。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汉武帝是一位杰出的帝王,了解其治国思想和成就,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爱国情感。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透过历史现象分析历史本质的能力,理解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提升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培养尊重历史、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学会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为现代国家治理提供借鉴。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进入本节课之前,已具备基本的古代中国历史知识,包括秦朝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此外,对汉朝前期的一些基本史实也有所了解,如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汉景帝、汉武帝等帝王的简要事迹。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七年级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较高,对古代帝王和英雄人物的故事尤其感兴趣。学生的分析能力逐渐增强,但历史思维能力还需进一步提升。学习风格上,学生倾向于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获取信息,同时具有一定的合作学习意愿。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对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可能理解不够深入,难以把握其历史意义。此外,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时,可能面临如何将历史事件与现代社会相结合的挑战。针对这些困难,教师应通过启发式教学、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结合多媒体展示,讲述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措施。
2.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汉武帝的政策对后世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具体案例,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分析其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课件:展示历史图片、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网络资源:利用网络平台,提供相关历史文献和资料,拓展学生视野。
3.互动环节:设计互动游戏,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提高课堂氛围。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以“汉武帝,一位千古一帝,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神秘面纱。”为导入语,通过展示汉武帝的画像和简短介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讲授新知(20分钟)
(1)汉武帝的背景与崛起(5分钟)
教师简要介绍汉武帝的生平背景,包括他的家庭、成长经历和即位时的国家状况。
(2)政治措施(5分钟)
讲述汉武帝在政治上的主要措施,如推行推恩令、设立中朝制度等,并分析这些措施对巩固大一统王朝的作用。
(3)经济措施(5分钟)
介绍汉武帝在经济方面的政策,如统一货币、实行盐铁官营等,强调其对国家财政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4)文化措施(5分钟)
讲解汉武帝在文化上的举措,如“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分析其对思想文化统一的作用。
(5)军事措施(5分钟)
阐述汉武帝在军事上的策略,如对匈奴的战争、开疆拓土等,强调其对国家边疆安全的贡献。
3.巩固练习(10分钟)
教师设计以下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回答:
-汉武帝推行的推恩令对封建制度有何影响?
-盐铁官营政策对当时的经济有何作用?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后世有何影响?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措施及其历史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一个强大的国家需要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方面的综合措施。
5.作业布置(5分钟)
教师布置以下作业:
-撰写一篇关于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短文,不少于300字。
-收集有关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图片或视频资料,下节课分享。
-思考:汉武帝的措施对我们今天的社会治理有何启示?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程度
-汉武帝的生平背景和即位时的国家状况。
-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的主要措施。
-推恩令、盐铁官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具体政策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历史作用。
2.历史思维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分析汉武帝的政策措施,培养了以下历史思维能力:
-能够从历史背景出发,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发展。
-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人物的动机和行动。
-能够将历史事件与现代社会相结合,思考历史经验对现实的启示。
3.文化素养提升
本节课的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具体表现在:
-学生能够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特点。
-学生能够认识到汉武帝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