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决赛)理论试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998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决赛)理论试题
第一题 环硼氮烷B3N3H6是苯的等电子体,具有与苯相似的结构。铝与硼同族,有形成与环硼氮烷类似的环铝氮烷的可能。这种可能性长期以来一直引起化学家们的兴趣。近期报道了用三甲基铝[Al(CH3)3]2(A)和 2,6-二异丙基苯胺(B)为原料,通过两步反应,得到一种环铝氮烷的衍生物(D):
第一步: A + 2 B = C + 2 CH4
( ( 中需填入适当的系数 )
第二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分别写出两步反应配平的化学方程式(A, B, C, D要用结构简式表示)。
(2) 写出D的结构式。
(3) 设在第一步反应中A与过量的B完全反应,产物中的甲烷又全部挥发,对反应后的混合物进行元素分析,得到其质量分数如下:C (碳): 73.71 %,N(氮): 6.34 %。试求混合物中B与C的质量分数(%)。
已知:相对原子质量: Al26.98 C12.01 N14.01 H1.01
图1. 热重分析仪示意图
第二题 热重分析法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的质量与温度的关系的一种实验技术。热重分析仪的基本构造由精密天平、程序控温加热炉和记录仪组成(图1);记录仪画出质量~炉温曲线, 即热重(TG)曲线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2. 热重(TG)曲线
1. 图2为CaC2O4·H2O在N2和O2 中的热重曲线。曲线表明,N2和O2气氛对三步分解反应有不同的影响。试分析其原因。
2. 在试样质量没有变化的情况下,温度升高时,天平显示出试样重量增加,这种现象称为“表观增重”,其原因是什么?
3. 电机在运转中的发热,导致所用漆包线表面漆膜发生热降解作用,绝缘性逐渐降低,并最终失效。实验表明:异氰酸酯树脂改性缩醛漆包线在恒温箱中热老化, 温度分别为393.0K、411.0K和453.0K,寿命分别为20,000小时、5000小时和307.0小时, 此时漆膜重量均减少39.0 %;假定热降解机理不变且服从一级反应规律,试推算它在348.0K的正常使用温度下漆包线的寿命有多长? 热降解的活化能为多少?
第三题 苯氟布洛芬的结构式为 。它是一种消炎镇痛药,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弯曲性脊椎炎等;剂量小、作用快、疗效高。合成该药物是我国“七五”
重点开发项目,已取得成功。下面是某研制人员以苄腈为起始原料设计出的合成路线:
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在合成路线中的A至J所代表的试剂的化学式和产物的结构式;
2. 画出苯氟布洛芬的对映异构体的构型式(用透视式或者平面投影式均可),并用R、S标定手性碳原子的构型;
3. 指出第(10)步反应属于什么反应类型;
4. 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面两个化合物:
第四题 某地有软锰矿和闪锌矿两座矿山,它们的组成如下:
软锰矿:MnO2含量65%, SiO2含量约20%, Al2O3含量约4%, 其余为水分;
闪锌矿:ZnS含量80%,FeS、CuS、CdS含量各约2%,SiO2含量约7%,余为水份。
科研人员开发了综合利用这两种资源的工艺,主产品是通过电解获得的锌和二氧化锰, 副产品为硫磺、少量金属铜和镉。生产正常时, 只需外购少量硫酸和纯碱, 其他原料则由内部解决。工艺流程框图如图3所示, 流程框图中每一方框为一种处理过程, 带箭头的线表示物流线。请在阅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 写出图上标有阿拉伯数字的处理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之。
2. 写出用字母A、B、C、D、E、F、G表示的物流线上全部物料的组分的化学式。
3. 二氧化锰和锌是制造干电池的基本材料。电解二氧化锰的传统生产工艺主要为: 软锰矿加煤还原焙烧;硫酸浸出焙烧料;浸出液经净化后去电解,电解时在阳极上析出二氧化锰(阴极产生的气体放空),获得的二氧化锰经粉碎后为成品。电解锌的传统生产工艺主要为: 闪锌矿高温氧化除硫;焙烧渣用硫酸浸出;浸出液经净化后电解还原,在阴极获得电解锌(阳极产生的气体放空)。试从环境保护和能耗的角度对比新工艺与传统工艺,指出新工艺的特点,并简单评述之。
第五题 1,5-二(2-羧基苯)-3-苯甲(简写BCPF)的结构简式如右所示,是新近合成的Cu2+ 的良好显色剂。已知它与Cu2+形成的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60nm。配合物溶液的吸光度值A与配合物的浓度c(配合物)成正比,即A = kc(配合物)。为确定BCPF与Cu2+配合物的组成、稳定性以及溶液pH值对配合物稳定性的影响,实验得到下面两条曲线:
曲线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