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ppt

发布:2017-02-06约1.08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微型计算机原理 与接口技术 课程主要内容 微型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 微处理器结构及组成,引脚及时序,寻址方式、指令系统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 半导体存储器及存储器管理技术; 中断、异常及输入输出接口技术; 微机系统及其操作系统和网络。 引论 计算机根据其技术、功能、体积大小、价格和性能分为四类 微型计算机也称为个人计算机(PC),是家庭和小型企业中最常见的。 小型机比微型机稍大并可以为多个用户执行任务。 大型机体积庞大、速度快并且非常昂贵,一般用于为企业或政府的大量数据提供集中的存储、处理和管理。 巨型机主要用于大型计算任务,如天气预报、分子模型和密码破译。 * * 计算机的定义 可以接受输入、处理数据、存储数据并产生输出的装置。 冯 ? 诺依曼结构 指令与数据共用一个存储器 哈佛结构 指令与数据各用一个存储器 1946年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 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运算速度 5000次/秒,功耗150kw/h,占地170m2 ,造价100万美元。 1946-1958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磁鼓存储器,机器语言、汇编语言编程。世界上第一台数字计算机ENIAC。 1958-1964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磁芯作主存储器, 磁盘作外存储器,开始使用高级语言编程。 1964-1971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使用半导体存储器,出现多终端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 1971- 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出现微型计算机、单片微型计算机,外部设备多样化。 1981- 第五代人工智能计算机。模拟人的智能和交流方式。 第一章 微型计算机基础知识 1.4 微处理器的发展史 1. 微处理器发展史 第一代微处理器:4004(4位CPU)及8008(8位CPU) 第二代微处理器:8080、8085(Intel公司)、Z80(Zilog公司)、6800(Motorola公司) 第三代微处理器: 8086 、8088(Intel公司)、Z8000(Zilog公司)、68000(Motorola公司) 第四代微处理器:80386、80486 (Intel公司) 第五代微处理器:Pentium(Intel公司)、Power PC (Apple和Motorola合作 ) 第六代微处理器:Pentium Pro、MMX Pentium和PentiumⅡ (Intel公司)、AMD-K6、AMD-K6-2、AMD-K6-3(AMD ) *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