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教案.docx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教案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大洲的地理位置,并依据大洲地理位置特点,判断大洲所处热量带和降水的空间分布概况。
2.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某大洲的地形、气候、人口、经济等地理特征。
本章在初中地理知识结构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将上册所学的地形、河流、气候、居民、经济等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区域,同时也为后面学习不同的地区和国家地理提供了基本的方法和策略。在新教材中安排了亚洲的学习,其寓意是通过对这一个大洲的学习,教会学生从哪些方面描述一个大洲,如何通过对地图和相关资料的分析,归纳一个大洲的区域特征,如何分析一个大洲各地理要素间的联系。然后利用活动课,引导学生描述北美洲,从而巩固所学知识。所以本章既是对亚洲地理知识的学习,更是对区域研究方法的学习。
本章内容主要分为两节。第一节——自然环境,主要说明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河流、气候及其之间的关系;第二节——人文环境,主要说明亚洲的人口和经济发展特征。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分析一个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要从哪些要素入手;对自然要素的分析要注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例如,地形对河流分布的影响,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等。同时教材还注意了学生识图用图能力,以及从各种资料中提取相关地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综合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3月28日,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开幕式在海南博鳌举行。年会主题为“亚洲与世界:共同的挑战,共同的责任”。读亚洲地理位置及河流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从图中可以获取的信息有()
①亚洲的地理位置②亚洲气候类型的分布③亚洲河流流向的特点④亚洲的人口分布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亚洲南部甲、乙、丙三大半岛共同的地理特征是()
A.有大河流经 B.濒临太平洋
C.大部分属于热带气候 D.人口稠密
(2024·湖南中考)亚洲地域辽阔,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差异显著。读亚洲示意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亚洲海陆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东临大西洋 B.西连欧洲
C.南临北冰洋 D.北连大洋洲
4.亚洲河流有的有结冰期,有的无结冰期,主要原因是亚洲()
A.地跨北寒带、北温带和热带 B.地形平坦
C.植被类型多样,覆盖率较高 D.火山众多
5.一位同学在阅读亚洲主要河流分布示意图后,将找到的部分河流进行了分类(见下表),他这样划分的依据是()
湄公河、长江、黄河
鄂毕河、勒拿河
印度河、恒河
A.河流长度 B.河流流向
C.注入大洋 D.流经国家
读亚洲地势示意图,完成6~7题。
6.下列河流流入乙大洋的是()
A.印度河 B.湄公河
C.长江 D.鄂毕河
7.下列关于亚洲地形的描述,正确的是()
A.平均海拔高 B.平均海拔低
C.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 D.亚洲地势起伏很大
读四幅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完成8~9题。
8.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一组是()
A.甲—热带季风气候 B.乙—地中海气候
C.丙—温带季风气候 D.丁—温带海洋性气候
9.上述气候类型中,亚洲没有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制鞋产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下表示意某年部分大洲制鞋业生产量和消费量占全球的百分比。据此完成10~11题。
大洲
亚洲
北美洲
欧洲
南美洲
生产量
87.4%
1.8%
3.2%
4.7%
消费量
54%
14.8%
14.8%
6.1%
10.据表判断,下列大洲中制鞋业生产量最大的是()
11.亚洲制鞋业消费量占比最大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复杂 B.人口众多
C.交通便利 D.气候温和
读亚洲地理分区图,完成12~13题。
12.亚洲的人口分布不均衡,人口密度较小的是()
A.东亚
B.东南亚
C.南亚
D.中亚
13.亚洲的经济发展不均衡,下列地区中经济最为发达的是()
A.东亚 B.东南亚
C.南亚 D.北亚
人口分布受多种因素影响。读南美洲人口分布示意图,完成14~15题。
14.南美洲人口集中分布在()
A.北部 B.内陆地区
C.东南部 D.河流沿岸
15.影响甲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矿产
C.河流 D.气候
二、综合题
16.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纬度位置:亚洲被赤道、和北极圈穿过,地跨北寒带、和热带,气温(填“南北”或“东西”)差异大,气候类型多样。?
(2)海陆位置:亚洲地处亚欧大陆东部,东临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季风气候显著。
(3)地形:图中甲地形区是高原,夏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
(4)地势与河流:亚洲的地势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