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辽宁省高考历史模拟试卷(一)(含答案).pdf
2024年辽宁省高考历史模拟试卷(一)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
1.战国至秦汉时期,村落依然是“生死相恤,坟墓相从”的居住共同体,又是“守望相助,百姓亲睦”的
生活共同体,还是“四邻并结”“倾盖社场”的信仰共同体。但这一时期又出现了一定数量的散村,一些
农民“好田野邑屋”“强耕而自以为落”。该时期的这一变化()
A.体现集聚型村落已失去根基B.说明村落是地缘外壳和家庭内核的组合
C.印证了郡县制在全国的推广D.折射出宗法血缘观念和土地制度的变化
2.《里耶秦简户籍薄》一段释文记载:“东成户人士五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伤。”
其中:东成,里名;户人,户主;士五,身份称谓,指无爵或免爵者;大、小,课役身份的标志;夫、
沙、泽若、伤,均为人名。由此推知,秦朝()
A.官方档案统一用甲骨文书写B.户籍是征伐赋役的重要依据
C.基层组织由县制变为州县制D.封建爵位制度已被完全废除
3.如图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情况,由此可见,
科举制度()
A.完善了乡举里选的选拔程序
B.逐渐打开了社会流动的通道
C.进一步强化了士族贵族特权
D.使得中央决策体系日臻完备
4.1874年,英国探险家在新疆和田意外地收集到两枚汉代新疆地区的“汉佉二体钱”(见慕写图),其钱
面上马的形象源自大夏(今阿富汗一带),马图外围有一圈佉卢文(古印度文字),背面图案中间为一符
号“兀”(解作汉文篆字“元”)该钱币的发现,可以印证汉代()
A.儒家文化圈已经形成B.中央政府统一了货币
C.西域各国使用篆体字D.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第1页,共8页
5.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在《三国志》中并无记载,但到明朝中期中国文学史
上第一部章回小说、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三国演义》的刊刻成书,桃园三
结义的故事逐渐流传开来,民间许多地方出现了一种独特的庙宇:三义庙。这折
射出()
A.理学新发展影响人们的主流意识
B.民间文学艺术发展到一个新台阶
C.商品经济发展促使价值观的变迁
D.对儒家重义守信观念的极力推崇
6.如表所示是部分洋务派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这些主张()
代表
主要主张
人物
李鸿处今之势,外须和戎,内须变法……今各国一变再变而蒸蒸日上,独中土以守法为兢兢,即败
章亡灭绝而不会悔,天耶!人耶!
张之不可变者,伦纪也……所谓“道”本”者,三纲四维是也,若并此而弃之,法未行而大乱作
洞矣。若守此而不失,虽孔、孟复生,岂有议变法之非者哉!
曾国
国运长短,不系强弱,惟在上者有立国之道,则虽困不亡
藩
A.以西体中用作为指导B.涉及了西方政治体制
C.受传统思想影响较深D.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
7.改革开放后,中国人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穿衣打扮讲求个性
和多变,很难用一种款式或色彩来概括时尚潮流,强调个性、不追逐流行本身也成为一种时尚。这反映出
()
A.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B.改革开放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
C.人们的消费观念不合理,奢侈浪费风气形成
D.改革开放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8.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第二天,国民党领
导人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这标志着
()
第2页,共8页
A.中国局部抗战由此开始B.西安事变最终得到和平解决
C.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9.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经济建设,在外交上实行“一边倒”政策。到1957年共获得苏联约22
亿美元的贷款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