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开题报告:西南民族志电影的文化记忆建构与视听传播创新研究.docx
教育科学规划2025年度重点课题申报书、课题设计论证
求知探理明教育,创新铸魂兴未来。
《西南民族志电影的文化记忆建构与视听传播创新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名称:西南民族志电影的文化记忆建构与视听传播创新研究
课题来源:自拟
课题类型: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课题负责人及主要成员:张三(课题负责人),李四,王五
课题申报时间:2023年10月1日
预计完成时间:2025年12月31日
二、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西南地区是我国多民族聚居的重要区域,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民族志电影作为一种记录和传播民族文化的媒介,对于保护和传承西南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西南民族志电影在文化记忆建构与视听传播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叙事方式单一、传播渠道狭窄等。因此,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西南民族志电影的文化记忆建构与视听传播创新,为提升西南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国外对于民族志电影的研究起步较早,主要关注民族志电影的叙事策略、影像风格等方面。近年来,随着跨文化传播的兴起,国外学者开始关注民族志电影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和影响。
国内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国内对于民族志电影的研究相对较晚,但近年来逐渐受到关注。国内学者主要关注民族志电影的民族志学价值、影像美学等方面。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国内学者开始关注民族志电影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策略和效果。
四、课题研究目标与内容
研究目标:本课题旨在深入分析西南民族志电影的文化记忆建构与视听传播创新,为提升西南民族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研究内容:
(1)西南民族志电影的文化记忆建构:分析西南民族志电影如何通过影像叙事、符号象征等手段建构民族文化记忆,探讨其在文化传承、身份认同等方面的作用。
(2)西南民族志电影的视听传播创新:研究西南民族志电影在叙事策略、影像风格等方面的创新,探讨其在提升传播效果、扩大受众群体等方面的作用。
(3)西南民族志电影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策略:分析西南民族志电影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特点,探讨其在利用新媒体技术、拓展传播渠道等方面的创新。
五、课题研究方法与路径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关于民族志电影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西南民族志电影进行案例分析,深入探讨其在文化记忆建构与视听传播方面的特点和创新。
实地调研法:深入西南地区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当地民族文化、民族志电影创作和传播情况,为课题研究提供实证支持。
跨学科研究法:结合民族学、传播学、电影学等多学科理论,对西南民族志电影的文化记忆建构与视听传播进行综合分析。
六、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与形式
预期成果:本课题预期形成以下成果:
(1)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发表在相关领域的核心期刊上。
(2)一本关于西南民族志电影文化记忆建构与视听传播的专著。
(3)一系列关于西南民族志电影文化记忆建构与视听传播的案例研究报告。
成果形式:本课题的成果将以学术论文、专著和案例研究报告的形式呈现。
七、课题研究的进度安排与人员分工
进度安排:
(1)2023年10月-2024年3月:完成文献综述和案例选取。
(2)2024年4月-2024年9月:进行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
(3)2024年10月-2025年3月:撰写学术论文和专著。
(4)2025年4月-2025年12月:整理案例研究报告,完成课题结题。
人员分工:
(1)张三(课题负责人):负责课题整体规划、进度安排和成果撰写。
(2)李四:负责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
(3)王五:负责实地调研和案例报告撰写。
八、课题研究的经费预算与设备需求
经费预算:
(1)文献查阅费:2000元。
(2)实地调研费:5000元。
(3)成果撰写费:3000元。
(4)其他费用:1000元。
设备需求:
(1)电脑:用于文献查阅、数据分析和成果撰写。
(2)摄像机:用于实地调研和案例拍摄。
(3)录音笔:用于实地调研和访谈记录。
九、参考文献(略)
本课题将遵循科学严谨的研究方法,充分利用各种研究资源,力求为西南民族志电影的文化记忆建构与视听传播创新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课题评审意见:
本课题针对教育领域的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展现出了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研究目标明确且具体,研究方法科学严谨,数据采集和分析过程规范,确保了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不仅丰富了相关领域的理论知识,还为教育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指导。课题组成员在研究中展现出了扎实的专业素养和严谨的研究态度,对问题的剖析深入透彻,提出的解决方案和创新点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此外,本课题在研究方法、数据分析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