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导学案3.doc
PAGE1/NUMPAGES6
《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的近代化》导学案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废除农奴制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政治上的缓慢变革。
难点:“解放者”亚历山大二世为什么被刺?
为什么推行了改革,俄国最终还是走向了革命?
★教学过程
一、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经济近代化)(第一组任务)
1、原因:根本原因
2、表现:
(1)农业:
①
②
③
④
(2)工业:(第二组任务)
①
②
③
④
3、问题:即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三组任务)
(1)俄国不具备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的条件,主要通过政府部门推行的不均衡发展战略而使某些部门获得有限发展,于是工业经济的资源配置处于人为的扭曲状态,数量扩大和速度提高的背后是经济效益的低下,所以,俄国的工业发展存在严重的弊端。工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没有占绝对优势。
总结为:
(2)长期内部积累的缺乏,使俄国关于经济对外国资本的依赖十分明显。从19世纪70年代起,法国就向俄国大量投资,1887年法国借款5亿法郎给俄国,1888~1889年,俄国又在法国发行19亿法郎的公债;到1906年,俄国向法国借款已达79亿法郎之巨。20世纪初,外国资本大量涌入俄国,沙俄政府为弥补资金亏空而大借外债,一战前,俄国外债总额达40亿卢布。
总结为:
(3)表现在一是教材所提到的工业发展布局的不平衡:俄国的工业生产主要集中在莫斯科等几个主要地区,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的工业成分很少;二是工业部门发展的不平衡:俄国工业经济总体发展只能说是处于相当落后的状态,但到20世纪初,俄国工业经济的某一生产领域甚至进入了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三是企业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在政府主导型工业经济政策下,俄国工业的发展较早出现最新的垄断资本,到20世纪初,5%的大企业仍然控制着俄国50%以上的工业经济生产,十几家大银行控制着全国约80%的资本。
总结为:
二、改革的拓展:(第四组任务)
1、措施:
(1)政治体制的变革:
特点:①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
②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但有严格的财产限制;
③自治机构在卫生、教育以及经济领域发挥作用;
④地方和城市的实际权力仍然掌握在沙皇任命的行政官僚手里。
(2)司法制度的改革:
(3)军事方面的改革:
(4)教育方面的改革:
2、成果:(第五组任务)
(1)
(2)
三、亚历山大二世遇刺:
1、改革的评价:(第六组任务)
(1)性质:由封建地主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是封建地主阶级同资产阶级妥协的结果。(由沙皇政府和贵族地主阶级主持进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目的:
防止革命爆发,缓和社会矛盾和危机,维持沙皇专制统治,同时也是为了保护贵族地主的利益。(主观目的)
(3)局限性:
2、新的社会矛盾:
新兴资产阶级:
3、沙皇遇刺:(第七组任务)
阐述经过:
影响总结
一、课时同步练习
单项选择题:
1.农奴制改革推动了俄国农业生产的发展,这主要表现在()
①俄国粮食产量增加了三分之二②农村社会分化加剧,出现雇佣劳动节③资本主义农业成为农业的主要成分④机器生产逐渐取代了手工劳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下列关于19世纪中后期,俄国工业发展表述正确的是()
A.拥有充足的自由劳动力
B.机器生产完全排挤了手工劳动
C.经济总体水平已赶上欧美
D.工业品的海外销售市场迅速扩大
3.亚历山大二世推行了一些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下列有关其政治体制变革说法正确的是()
A.建立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B.机构由选举产生,无财产限制
C.富农和工商业资产阶级可以进入自治机构
D.自治机构在经济、政治、卫生及教育领域发挥作用
4.在司法制度方面,亚历山大二世规定不包括()
A.废除了原来按等级审判的制度
B.建立陪审制度和律师制度
C.实行公开审判
D.农民受到了公正的待遇
5.亚历山大二世在军事上改革包括()
①缩短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