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小数六下6.2 数的认识.doc

发布:2024-04-15约1.89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数的认识(2)

学段

小学

学科

数学

年级

六年级

册别

下册

单元(章节)

第六单元

课时

第二课时

设计者

郭东玲

所属单位

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惠农小学

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学情分析:一般特征、初始能力、信息素养)

《数的认识》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整理与复习的内容,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索,独立练习,进一步对因数与倍数的有关概念进行系统整理,能区分易混易错(奇数、偶数、质数、合数、因数、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初步形成认知结构。加强知识的灵活性、综合性的运用,提高学生对数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模型思想,体会转化、函数、极限等数学思想方法。由于本节知识点多,又都是学生学过很长时间的内容,因此本节课主要采取情景引入—逐类复习—解决问题这三个环节进行教学。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知识、掌握方法、形成技能,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水平,增强探索和掌握数学知识、规律和方法的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探索性和挑战性,体验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树立进一步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目标

1.对因数和倍数的有关概念进行系统整理,能区分易混易错(奇数、偶数、质数、合数、因数、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初步形成认知结构。

2.加强知识的灵活性、综合性的运用,提高学生对数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模型思想,体会转化、函数、极限等数学思想方法。

3.发展学生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项目

内容

教学策略的选择

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中的概念,通过对易混的系统整理,形成认知结构。

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教学难点

区分因数和倍数的相关概念。

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

交互式电子白板或多媒体计算机

课堂教学过程结构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教学媒体

(资源)

设计意图

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三、练习拓展,巩固提高。

四、总结回顾。

1.自主报出自己出生年月。

2.你们刚才说的数都是什么数?

3.研究因数与倍数时,是在什么数的范围内研究的?

师:“0”是自然数,因为它也表示物体的个数,0个,因此,它既是自然数,也是整数。但我们在研究因数与倍数时,一般不包括0。

出示自学提示:

结合算式说一说因数、倍数的概念。

(1)出示算式:

①18÷2=9②2.4÷6=0.4③30÷8=④30÷5=6

⑤8÷16=0.5⑥12÷0.3=40

2.举例整理2、3、5的倍数的特征及奇数、偶数的概念。

3.举例整理质数、合数的概念。

4.举例整理公倍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

基本练习

1.填空乐园

(1)在非零自然数中,最小的奇数是(),

最小的偶数是(),最小的质数是(),

最小的合数是()。

(2)20以内不是偶数的合数是(),不是奇数的质数是()

(3)三个连续的奇数和是183,其中最小的一个奇数是()。

(4)两个质数的乘积是94,这两个质数的和是()。

(5)在三个连续的自然数中,合数的个数最少有()

2.我是公正的小法官。

(1)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2)自然数不是质数,就是合数。()

(3)a(a1)的所有因数都小于a。()

(4)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3.数学书75页5、6、7、8题

1.这节课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2.师组织质疑。

学生思考,回答,认真倾听,互相补充

小组合作,整理归纳,汇报交流

小组合作,整理归纳,汇报交流

小组讨论

指名回答,互相补充

自主探究

思考后回答,其他学生补充评价。

课件出示

课件出示对应练习

课件出示对应练习

利用生活中的数,感受数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初步感知因数与倍数的意义以及内在联系。

为学生提供整理知识的机会,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学习,并在合作过程中复习知识,找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中应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反馈学习情况

板书设计

数的认识(2)

创新思维拓展题

小学五年级有100人,今年4月30日体育节,要选部分学生参加队列表演,要求分4人一组,6人一组或者8人一组,都能恰好分完。参加队列表演的学生最多能选多少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