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柴达木盆地小梁山—大风山区域钾盐矿分布规律研究 .pdf

发布:2024-11-29约9.6千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柴达木盆地小梁山—大风山区域钾盐矿分布规律研究

甘会春

【期刊名称】《《中州煤炭》》

【年(卷),期】2019(041)011

【总页数】6页(P80-85)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石盐矿层;深层卤水矿;钾盐矿

【作者】甘会春

【作者单位】江苏长江地质勘查院江苏南京21004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19.211

0引言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面积约25万km2,是中国三大内陆盆地之一,

区域内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矿产资源,被称为我国矿产资源的“聚宝盆”。其中钾盐

矿的资源储量约10亿t,占全国总储量的97%。钾盐矿是保证我国粮食安全的重

要战略性矿产资源,也是我国最为紧缺的战略性矿产资源之一[1-5]。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众多科研院所、地质团队最先在柴达木盆地的察尔

汗、大浪滩、昆特依、马海、尕斯库勒和一里坪、大柴旦、小柴旦等地开展了盐湖

预查找矿和不同程度的勘查工作,相继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果。1959年,青海

省地质局柴达木地质队在柴达木盆地西部的第四系盐类沉积区开展了钾、锂、硼的

普查工作,发现了大浪滩矿田,并于1959年1月至1960年4月在大浪滩凹地

74.3km2的范围内进行了初步勘探工作,提交固体氯化钾表内储量C1+C2级

716.3万t,液体氯化钾表内储量C2级491.7万t。1982—1986年,青海省第一

地质水文地质大队对大浪滩钾矿田开展了详细普查工作,提交固体氯化钾表内

C+D级储量831.84万t,液体氯化钾表内D+E级储量5433.69万t。2000—

2002年,青海省地质调查院提交了《青海省柴达木盆地西部富钾、硼、锂、碘油

田水资源远景区评价报告》,估算出3341+3342资源量为氯化钾11.3亿t,氧

化硼4.05亿t,氯化锂1.21亿t,碘488万t。2008—2010年,青海省柴达木

综合地质矿产勘查院承担的青藏专项“青海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系上新统富钾硼锂

深循环卤水矿产普查”发现厚度达数百米的以石盐为含卤介质的晶间卤水矿层。

2010—2012年,青海省柴达木综合地质矿产勘查院承担的“柴达木西部新近纪

以来固液相钾盐资源调查评价”项目,发现梁中北部至黑北凹地存在着大厚度深层

孔隙卤水矿层,其中在黑北凹地施工的黑ZK01钻孔,孔深1251m,在400~1

250m段揭露了以粉细砂、中粗砂为主的大厚度孔隙卤水层,单井涌水量869

m3/d,卤水氯化钾品位为0.36%[6-10]。

以上地质工作为我国柴达木盆地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但

是,对于整个柴达木盆地深层卤水钾盐矿产资源的调查评价还比较局限,相关的成

果报告也比较粗略。本文对柴达木盆地小梁山—大风山区域的深层卤水钾盐矿产

资源的分布情况作了详细的调查和研究,完善了这一区域的调查资料,为后续的开

发与利用提供了坚实而可靠的依据。

1柴达木盆地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1.1区域地层

区域内自老至新出露的地层有震旦系、奥陶系、泥盆系、二叠系、侏罗系、白垩系、

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而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与盐湖矿床关系较为密切,

新近系上新统上油砂山组(N2y)、上新统狮子沟组(N2s)为主要的含盐岩层,与下

伏地层均呈不整合接触关系。区域内第四系分布极广泛,分布于阿尔金山山前地带

各沉积凹地、河谷地带中,主要为冲洪积、湖积、风积和化学沉积地层,均为含盐

地层[11-12]。

1.2区域构造

受区域大地构造的影响,区内发育的褶皱主要呈北西西—北—北北西向分布,多

为古—新近纪褶皱构造,褶皱轴向与北部阿尔金山内的褶皱平行,且大部分褶皱

不同程度受同期或后期断裂及构造的影响,褶皱形态大部分欠完整。区域内断裂发

育,主要分布于柴达木西部、柴中断裂以北,主要由北东向、北西向、北东东向3

组断裂组成,其中北西和北东向最为发育。北东向断裂以阿尔金山断裂为代表,以

逆冲断裂为主,具有深大断裂特征。北西向断裂受阿尔金山深大断裂的影响控制,

与之构成“入”字型,如南异山南断裂、油泉子北断裂。北西向断裂对油气、深层

卤水的控制明显[13-15]。区域的构造纲要及研究区域位置如图1所示。

1.3区域矿产

区域矿产分布于新近系背斜构造、柴中断裂以北向斜凹地、柴中断裂以南第四系及

现代卤水湖4种不同的地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