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元素周期律》课件.pptx

发布:2025-02-20约2.9千字共2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元素周期律》;一电离能及其应用;(2)第一电离能的变化规律。;(3)金属活动性顺序与相应的电离能的大小顺序并不完全一致。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示从左到右,在水溶液中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越来越困难。金属元素的电离能是指气态电中性基态金属原子失去一个电子成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它是金属基态原子在气态时活泼性的量度。由于金属活动性顺序与电离能所对应的条件不同,所以两者不完全一致。;2.电离能的应用。

(1)比较元素金属性的强弱:一般情况下,元素的第一电离能越小,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2)确定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由于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内层电子比外层电子难失去,因此元素的电离能会发生突变。

(3)确定元素的化合价:如果,即电离能在In与In+1之间发生突变,则元素的原子易形成+n价离子。某元素的逐级电离能,若I2?I1,则该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若I3?I2,则该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若I4?I3,则该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3价。;下表的数据从上到下是钠、镁、铝逐级失去电子的电离能。;(1)为什么同一元素的电离能逐级增大?

提示:同一元素的逐级电离能是逐渐增大的,即I1I2I3……这是由于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变成+1价阳离子后,半径变小,核电荷数未变而电子数目变少,核对电子的吸引作用增强,因而第二个电子比第一个电子难失去,失去第二个电子比失去第一个电子需要更多的能量。同理I3I2、I4I3……In+1In。;(2)为什么Na、Mg、Al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分别为+1价、+2价、+3价?

提示:Na的I1比I2小很多,电离能差值很大,说明失去第一个电子比失去第二个电子容易得多,所以Na容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1价离子;Mg的I1和I2相差不多,而I2比I3小很多,所以Mg容易失去两个电子形成+2价离子;Al的I1、I2、I3相差不多,而I3比I4小很多,所以Al容易失去三个电子形成+3价离子。;典例剖析

已知X、Y是主族元素,I为电离能,单位是kJ·mol-1。请根据下表数据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解析:根据表中数据可判断X为第ⅠA族元素,Y为第ⅢA族元素;若元素Y处于第三周期,则Y为Al,Al不与冷水反应。;学以致用

1.(2020河南林州一中高二下月考)某元素的第一电离能至??七电离能(单位:kJ·mol-1)如下表。该元素最有可能位于元素周期表中()。;解析:对比表中电离能数据可知,I1、I2、I3数值相对较小,I4数值突然增大,说明X元素原子中,有3个电子容易失去,因此,该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为+3价,最有可能位于第ⅢA族。;2.现有5种元素A、B、C、D、E,其中有三种金属元素和一种稀有气体元素,各元素的I1~I3的数据分别如下表。;根据表中数据判断其中的金属元素是,稀有气体元素是,最活泼的金属是,在化合物中显+2价的金属是。?

答案:BCDEBD;解析:一般来说,元素的电离能越小,说明该元素原子越易失去电子,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元素的电离能越大,说明该元素原子越不易失去电子,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表中B、C、D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相对较小,应该属于金属元素;E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大,应该属于稀有气体元素;B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小,应该是所列的元素中最活泼的金属元素;D元素第二电离能与第三电离能相差很大,说明D元素的原子很容易失去2个电子,应该是在化合物中显+2价的金属元素。;二电负性的理解与应用;2.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1)电负性数值小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对键合电子的吸引力小,元素的化合价为正值。

(2)电负性数值大的元素在化合物中对键合电子的吸引力大,元素的化合价为负值。

3.判断化学键的类型。

(1)一般来说,如果两种成键元素的电负性差值大于1.7,它们之间通常形成离子键。

(2)一般来说,如果两种成键元素的电负性差值小于1.7,它们之间通常形成共价键。;(1)查阅教材中H、O、Cl的电负性数据,分析HClO中各元素的价态。

提示:H、O、Cl的电负性分别为2.1、3.5、3.0,根据电负性数据并结合HClO的结构式H—O—Cl可知,O对键合电子的吸引力最大,键合电子偏向O,则HClO中O为-2价,H为+1价,Cl为+1价。;(2)开发新型储氢材料是开发利用氢能的重要研究方向。Ti(BH4)3是一种储氢材料,可由TiCl4和LiBH4反应制得。Li、B、H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怎样的?

提示:Li、B、H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HBLi。;(3)金属氢化物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储氢材料。某储氢材料是短周期金属元素M的氢化物。M的部分电离能(单位:kJ·mol-1)如下表所示。;典例剖析

一般认为如果两种成键元素的电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