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张家口市2025-2026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pdf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河北省张家口市2025-2026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
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2.答卷前,考
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3.回答选择题时,
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儒家文学思想与社会政治联系的一面不应过分夸大,否则,就必然会产
生这样一个问题:在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作为意识形态的儒家思想一
直作为正统思想占据统治地位,文学思想自然也是以儒家为主,许多大作
家大诗人的思想也以儒家为主,那么他们怎么还能创造出无比灿烂辉煌的
中国的文学艺术呢?换言之,在封建的僵化的文学思想的钳制下,如何会
产生出优秀而美丽的动人的文学作品呢?
实际上在儒家文学思想中还有另外的一面。这里只提出先秦时期儒家的
“文质彬彬”“锌达而已”和“尽善尽美”“美善相乐”简略讨论一下。
“文质彬彬”的说法见于《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很显然,“文质彬彬”不是论文的,是孔子对“君
子”的要求,既要质朴,又要文雅,两者应兼备。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
与“礼”。所谓“克己复礼为仁”。对一个“君子”来说,“仁”是他的
“质”,“礼”是他的“文”,“文质彬彬”就是内在的“仁”与外在的
“礼”要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废。由此可见,在这里“文质彬彬”还是
一个伦理学的问题,还没有延伸到文学理论层次,但是潜藏着转化为文学
理论的可能性。果然后来被汉代后期的扬雄转化为文学理论问题。他在《玄
文》中就肯定了“天文地质,不易其位”这种万物皆文质相符的说法,为
“文质”延伸来论文章和文学准备了条件。扬雄在《玄莹》篇明确地把文
质关系问题当成一个文论问题,第一次把“文质”问题转化为文章写作问
题。他的论,点是“文以见乎质,辞以睹乎情”。“文”与“辞”相对应,
“质”与“情”相对应。文质相兼,就是文辞兼备。就是说,文学作品既
要情质素朴,但又要文采斐然。杨雄的观点当然还是从孔子的“文质彬彬”
那里借鉴而来的,但这种借鉴与发明对儒家文论是重要发展。
南朝梁的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篇就更进一步发挥:“圣贤书锌,
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
虎豹无文,则鞹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文也。”刘勰的意
思是,圣贤的著作,都可以叫作“文章”,那不是文采斐然吗?水性动才
会有涟漪,树木实花朵才鲜艳,可见文采依靠情质。虎豹要是没有美丽的
1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皮毛,它们的皮不就和犬羊一样吗?就是用犀牛兕牛的皮革制披甲,还要
靠朱红的漆来上色呢,可见情质又有待于文采的配合啊!刘勰在《文心雕
龙·情采》篇还有一些“文质”问题的论述,其贡献在于充分肯定了文学
作品有两个元素,那就是情与采,情要“质”,采要“文”,情采结合,
文质相符,文学创作才能达到极致。
与“文质”问题相关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来理解孔子的“辞达而已”。
有的论者对孔子写文章只要“辞达而已”有误解,认为孔子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