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宜江苏省“42”模式下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玉米主要农艺性状指标要求(征求意见稿)》.docx
1
T/XXXXXXX—XXXX
适宜江苏省“4//2”模式下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玉米主要农艺性状指标要求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适合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玉米主要农艺性状指标要求的术语和定义、种植技术、农艺性状及技术参数指标。
本文件适用于江苏省“4//2”模式下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玉米主要农艺性状指标要求。其他相似生态区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404.1粮食作物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3543.1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总则
DB34淮北地区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机械化技术规程
DB63玉米品种观察记载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大豆-玉米带状间作,大豆和玉米分带同时播种。
3.2大豆玉米“4//2”模式
一个复合种植生产单元,种植4行大豆、2行玉米,生产单元宽度270cm。
3.3叶夹角
穗上叶片与茎秆的夹角度数。
3.4穗位高
地面至果穗第一着生节的高度。3.5节间粗度
地上第三节间中部的直径。
3.6行粒数
果穗中有代表性的一行数计粒数。
3.7百粒重
按照GB/T3543.1规定的方法测定。
3.8倒伏率
2
T/XXXXXXX—XXXX
倒伏率为植株倾斜度大于45度的植株所占的比例。
3.9倒折率
倒折率为果穗以下部位折断的植株所占的比例。
4种植技术
4.1品种选择
选择国家或江苏省审定通过的适宜本地区种植的普通玉米品种。
4.2田间配置和种植密度
采用大豆玉米“4//2”模式,即一个复合种植生产单元,种植4行大豆、2行玉米,生产单元宽度270cm。大豆带行距30cm、株距9cm~10cm,有效株数8000株/667m2以上,播种粒数10000粒/667m2以上;玉米带行距40cm、株距10cm~12cm,有效株数4000株/667m2以上,播种粒数4500粒/667m2以上;大豆带与玉米带间距70cm。
4.3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按照DB34的规定执行。
5农艺性状及技术参数指标
5.1生育期
春播玉米115~120天,夏播玉米100~105天。
5.2植株性状
5.2.1株型
紧凑或者半紧凑,穗上叶片叶夹角小于28°。
5.2.2株高和穗位高
植株株高小于260cm,穗位高小于105cm。5.2.3节间粗度
基部第3节间的茎粗17.5~21.0mm。
5.2.4空杆率
空杆率小于8.0%。5.2.5倒伏率、倒折率
倒伏倒折率之和≤8.0%。
5.3果穗性状
5.3.1穗长
果穗长度大于17.3cm。
5.3.2穗行数
果穗的行数14~18行。
3
T/XXXXXXX—XXXX
5.3.3行粒数
果穗的行粒数34~39个。
5.3.4百粒重
玉米百粒重34.0~42.0g。
5.4产量水平
玉米产量指标500kg/667m2,大豆籽粒产量指标100kg/667m2。
6综合评价
适宜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玉米品种应同时满足5.1~5.4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