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天然气发动机颗粒物数量测量系统技术规范》标准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docx
《车用天然气发动机颗粒物数量测量系统技术规范》
标准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本团体标准是2024年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关于下达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2024年度第二批团体标准制定计划的通知(中内协[2024年]26号)”中的计划项目,标准项目名称《车用天然气发动机颗粒物数量测量系统技术规范》,项目编号CICEIA2024013。该标准由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制定。完成时间2025年。
2.主要工作过程
起草阶段:计划下达后,2024年8月初成立了“车用天然气发动机颗粒物数量测量系统技术规范”起草工作组,由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担任起草工作,并提出进度安排。工作组广泛搜集和检索了国内外的技术资料,经过大量的研究分析,结合行业实际应用经验,全面地总结和归纳,在此基础上编制了《车用天然气发动机颗粒物数量测量系统技术规范》标准工作组讨论稿。标准编制工作组成员通
过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对标准的适用范围和主要技术内容进行了研讨,初步达成共识,于2025年2月底形成了征求意见稿。
3.主要参加单位和工作组成员及其所做的工作等
本标准牵头起草单位是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成员:张成伟、李万洋、李钊、李晶、王浩浩、于惠等。
所做的工作:张成伟任起草工作组组长,全面协调标准起草工作。由潍柴动力李万洋、李钊、李晶完成标准项目制定及测试方法编制,由王浩浩完成标准内容会签与修订,于惠完成标准化审查并对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归纳、分析,以及其他材料的编制。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
1.编制原则
为促进柴油机控制器(ECU)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行业内对控制器(ECU)质量分等分级达成共识,需制定本标准;本标准遵照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的要求起草;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及相关产业政策要求。
2.标准主要内容
本文件规定了车用天然气发动机颗粒物数量测量系统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装用天然气燃料内燃机的M2、M3、N1、N2和N3类及总质量大于3500kg的M1类汽车。
本文件包括的主要技术内容: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颗粒物数量测量稀释系统规定
5)、颗粒物数量测量取样系统规定
6)、颗粒物数量结果计算
3.解决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以机动车移动源为主的大气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其颗粒物排放问题引起了业界广泛的关注。为有效控制颗粒物排放,现行排放标准《重型柴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对颗粒质量和数量进行了规定。基于燃料中立的原则,对于颗粒物数量测量部分,国标未区分不同燃料类型发动机。
研究发现,因柴油、天然气燃料不同,导致发动机排气组分中水分含量不同,进一步影响颗粒物数量排放的测量。此外,随着双碳战略的提出,低碳、零碳燃料内燃机的开发成为当下研究热点,如何尽可能降低因燃料不同而影响颗粒物数量排放测量已引起了业界广泛关注。
本标准规范了一套完善的颗粒物数量排放测量标准和方法,可消除排气中水含量的影响,提高颗粒物数量排放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主要试验(或验证)情况分析
无。
四、标准中涉及专利的情况
本标准不涉及专利问题。
五、预期达到的社会效益、对产业发展的作用等情况
本标准规范了一套完善的颗粒物数量排放测量标准和方法,可消除排气中水含量的影响,提高颗粒物数量排放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情况
本标准没有采用国际标准。
本标准水平为国内先进水平。
七、与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特别是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协调性
本标准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协调一致。
八、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无。
九、标准性质的建议说明
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相关领域及企业可自愿采纳,如各企业可自由优化方案,可执行企业自有标准。
十、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该文件制定完成并发布后,建议由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在行业企业内组织宣贯实施,推动企业及时采用本文件。企业可按照本文件的规定和要求,对企业内部的标准(或技术文件)进行修订,或根据本文件的实施时间拟定企标的整改过渡措施。
十一、废止现行相关标准的建议
无。
十二、其它应予说明的事项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