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食马铃薯物流技术规程.docx
1
DB14/T1144—2015
鲜食马铃薯物流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鲜食马铃薯(下称马铃薯)物流中的采收、预贮、分级和包装、贮藏、运输和销售环节。
本标准适用于鲜食马铃薯的采后物流操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引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1721农副产品销售现场危害管理规范
SB/T10577鲜食马铃薯流通规范NY/T1066马铃薯等级规格
3采收
选择晴朗的天气,在马铃薯大部分茎叶由绿转黄并枯萎时收获。采收时切忌雨水淋浇和受冻,要尽量减少机械损伤。采收后,块茎应避免曝晒、雨淋、霜冻和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而变绿。
4预贮
马铃薯块茎收获后,放到阴凉通风的避光处,放至薯皮干爽、表皮木栓化。
5分级和包装
5.1分级
选择薯块完整,无霉烂,无黑心、发芽、绿薯,无严重畸形和严重损伤,无异味的产品,按照NY/T1066的规定进行分级。
5.2包装
5.2.1适合马铃薯贮藏和运输的包装容器主要有麻袋、塑料编织袋和瓦楞纸箱等。
5.2.2包装容器应大小一致,整洁、干燥、牢固、透气、无污染、无异味,无虫蛀、腐烂、霉变。
5.2.3包装规格按照SB/T10577的规定执行。
5.2.4按产品的品种、等级分别进行包装,同一包装内的产品应摆放整齐、紧密。
2
DB14/T1144—2015
6贮藏
6.1贮藏场所
6.1.1马铃薯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混存混放。
6.1.2入库前,应对贮藏场所、容器和工具等进行清洁消毒并及时通风换气。常用的消毒方法有硫磺熏蒸(10g/m3,12h~24h)、福尔马林熏蒸(36%甲醛12mL/m3~15mL/m3,12h~24h),0.3%~
0.4%有效氯漂白粉或0.5%高锰酸钾溶液喷洒等。
6.2贮藏方式
6.2.1根据产品特性和生产条件,马铃薯可以进行窖藏、通风库贮藏或机械冷藏库贮藏。
6.2.2应按品种、等级分别贮藏。库内堆码高度适宜,避免挤压,应保证气流均匀通畅。
6.2.3贮藏温度控制在2℃~4℃。
6.2.4应避免强光照,使用20Lux~50Lux的电灯照明为宜。
6.2.5产品贮藏期间,应定期进行品质监测与检测。
6.2.6马铃薯出入库时要轻拿轻放,出库时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
7运输和销售
7.1装卸
用于装卸的设备及用具应保持清洁,装卸时要注意轻搬轻放。
7.2运输
7.2.1运输工具
应清洁卫生,无污染,无杂物,不与有异味的物质混运,车厢内应保证装载稳固,并留有通风空隙。
7.2.2常温运输
应根据天气变化采取相应的防晒、防热、防冻、防雨措施,例如外覆塑料、帆布或棉被等。7.2.3低温运输
运输的适宜温度为5℃,相对湿度为85%~90%。
7.3销售
环境符合GB/T21721要求的基础上,应有防冻措施,尽量避免强光照,产品应摆放整齐,并及时整理,剔除发芽、萎蔫和腐烂薯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