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性住房失配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报.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JOURNALOFEASTCHINA NORMAL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No.1,2018
保障性住房失配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以西安市为例的实证分析
① 兰 峰 闫碧
摘 要:基于空间失配理论,保障性住房失配度可界定为保障性住房特定范围内公共服务配置未覆盖的
程度。运用ArcGIS软件分析西安市保障性住房与公共服务配置的空间关系,发现时间序列上西安市保障性
住房失配度在 — 年呈现出先下降后趋于平缓的趋势,失配度总体由失配向适配转变;在空间格局演
2007 2015
化上,随时间推移保障性住房失配现象整体好转,但呈现出边缘化程度加重的状况,未央区、长安区、灞桥区失
配现象较内城区严重。进一步研究发现,可将保障性住房失配现象的影响因素归纳为三个方面,其中政策调
控是主导因素,市场演变是基础因素,个体选择是内在因素。因此,应当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通过融合市场
机制提高政策运行效率,同时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公共服务资源的有效供给,以推进住房保障事业的
发展,实现不同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
关键词:保障性住房;公共服务配置;空间失配;
ArcGIS
DOI:10.16382/ j.cnki.10005579.2018.01.015
一 引 言
在我国住房保障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诸如选址偏远、公共配套匮乏、职住分离等问题逐渐凸
显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城市空间分异和供需不匹配的问题,由此出现了空间失配现象。根据空间
失配假说,居住地和就业地存在明显的空间错位,使得居民受地理限制而造成广泛的就业障碍,这些就
业障碍会使居民在劳动力市场上处于劣势地位( , )。伴随城市郊区化与多中心化进程,
John Kain 1968
城市公共物品过于聚集于中心地段的现象与住房郊区化进程不协调,公共服务供给短缺与布局不均衡
的现象愈演愈烈,这不仅加重了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等城市病,而且会对城市空间效率以及弱势群体福
利产生消极影响。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
①
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保障性住房失配作为制约人民美好生活的
一个因素,作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一个现实现象,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性课题。为此,如何科
学认识住房市场与公共服务配置的供需关系,值得我们做深入的探究。在区域发展不均衡的现实背景
【作者简介】兰峰,工学博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710055);闫碧,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硕
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大城市建成区保障性住房平衡布局模式与空间匹配方法研究”(项目编号: );陕
西省面向“十三五”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转型发展中陕西省公租房、棚改安置房和住房租赁市场与存量商品住房市场有效衔
接研究”(项目编号:2016ZDA04)。
①
http:/ / cpc.people.com.cn/ 19th/ n1/ 2017/ 1018/ c414305html。
① 资料来源:
168
兰峰等:保障性住房失配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下,选取关中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以及国家级西咸新区的首位城市西安市作为实证研究对象,不仅具有较
强的代表性,而且对研究西部城市的发展不均衡问题也具有较大的社会意义和现实价值。本文拟对西
安市保障性住房及其周边公共服务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