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财经学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类专业教学改革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3
内蒙古财经学院计算机信息管理类
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指导思想与基本思路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管理)工程教育理念。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管理)工程实际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管理)工程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
基本思路
认真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四届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及教育部“卓越程师培养计划”等有关文件精神,借鉴国内外高等教育的成功经验,以内蒙古财经学院国家级特色专业、自治区重点学科及品牌专业为依托,以培养“强实践、能管理、善创新”的优秀人才为目标,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以校企联合办学为平台,以强化实践教学为手段,以课程体系改革为核心,以制度建设为保障,着力提高学生的(管理)工程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积极探索工程类、工程与管理类交叉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为我校其他专业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培养目标
目标定位
面向国家与区域发展需要,面向科技进步,面向(管理)工程的实际需求,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与职业道德和扎实的知识基础,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管理)工程实践能力、组织协调与创新创业能力,富有进取精神和宽阔视野,“强实践、能管理、善创新”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人才培养标准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四届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及教育部“卓越程师培养计划”人才培养的要求,参照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科学制定专业教学改革本科人才培养标准。
(1)知识方面:只要包括数学或逻辑学的基础知识;自然科学与(管理)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前沿知识;人文与社会科学知识;专业知识;为专业服务的其他知识等。
(2)能力方面:主要包括终身学习能力;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逻辑思维的能力;具体工作的能力;团队协作的能力;人文与社科的审美与评判能力;清晰思考与准确表达的能力;对通用技术的应用能力;至少一种外语的应用能力;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等。
(3)素质方面:具备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的精神,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好的专业素养,了解专业领域管理规范与技术标准;具备较宽阔的知识视野,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以适应社会发展与技术进步的要求。
(4)适应社会需求方面:实行双证(本、专科毕业证和行业技术执业资格证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行业技术资认证核心课程嵌入本专科人才培养方案组织教学,使课程设置更加贴近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最新技术,更加贴近生产实践。学生毕业时,可通过行业技术资格认证获得相应的行业技术执业资格证书,增强学生适应性。
3、实现培养标准的途径
(1)全面修订计算机信息管理类本、专科专业培养方案,以培养“强实践、能管理、善创新”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为目标,按着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对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调整。
(2)将知识传授、能力与素质培养各项标准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和教学环节。
(3)加大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加强考核方法改革,加大专业实验室建设力度,确保人才培养各项标准落到实处。
(4)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建立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制定好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的培养方案。
(5)以全新模式整合校内外资源,新建内蒙古财经学院“网络学院”,负责进行我校计算机类本专科双证改革“实验班”的教学。并在办好改革实验班的基础上,面向校内外开展网络运行、安全、存储以及操作系统技术执业资格认定。
组织管理
为保证专业教学改革工作的顺利实施,特成立专业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并下设四个专业工作组和一个校企协作组,负责新的培养方案的制定以及今后专业教学的组织、实施、日常管理、企业协作和实践教学等工作。
1、领导小组
组长:刘文清
副组长:杜金柱、赵俊岚、唐建平、张文杰
成员:张学众、乔晓华、王彪、陈保平、赵志运、任志鸿、吴宏波、杜宏、张哲、马鹏烜、杨丽君、刘洪、郭立志、顾艳林、王春红
2、计算机信息管理类专业工作组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陈保平、赵志运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任志鸿、吴宏波
电子商务(本科):杜宏、张哲
软件工程(本科):马鹏烜
计算机应用(高职):顾艳林、王春红
校企协作组
组长:赵俊岚、唐建平
副组长:乔晓华、王彪、张文杰
成员:合作企业的相关负责人
四、专业领域、实施年级
1、专业领域
实施此次专业教学改革的试点专业为计算机信息管理学院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商务、软件工程共四个本科专业,职业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一个专科专业。
2、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