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卡口分析系统管控系统技术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人员卡口管控系统解决方案
TIME \@ yyyy-M-d 2015-7-14 苏州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第PAGE23页, 共 NUMPAGES \* Arabic 24页
人员卡口管控系统
解决方案
苏州科达科技有限公司
DATE \@ yyyy-MM-dd 2015-07-14
目 录
TOC \o 1-3 \h \z \u 1. 概述 3
2. 项目综述 3
2.1. 项目背景 3
2.2. 建设目标和内容 4
2.3. 建设意义及必要性 5
2.4. 建设原则 5
2.5. 设计依据 6
3. 系统设计 6
3.1. 系统整体架构 6
3.2. 系统部署方案 8
3.2.1. 平台部署方案 8
3.2.2. 前端摄像机部署建议 10
3.2.3. 参考布设案例 10
4. 系统功能及优势 13
4.1. 人脸、人像采集功能 13
4.2. 人脸比对功能 14
4.3. 人员分析功能 14
4.4. 动态/静态比对功能 15
4.5. 图综业务对接集成功能 16
4.6. 系统优势 17
5. 系统部署要求和建议 18
5.1. 部署光照环境要求 18
5.2. 部署人员适应性要求 18
5.3. 黑名单部署应用建议 18
6. 主要设备介绍 20
6.1. IPC121-Ei4N人员卡口高清智能网络摄像机 20
6.2. 人脸比对服务器IAS2000 23
概述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人口日趋密集,城市人口流动性也大大增加,但是各种犯罪活动也爆发式增长,犯罪手段也越来越丰富隐秘,如通过使用多重身份证、假身份证实行犯罪,逃避抓捕等,加之交通便利、人口流动性大,更加大了公安工作人员打击抓捕犯罪嫌疑人的难度与力度。虽然国家也投入大量资金人力去建设平安城市,但是仅仅依靠采集到的视频图像,要在海量的监控视频以及百万计的照片库中找出犯罪嫌疑人,不仅费时费力,还有可能造成遗漏等情况,破案的效率大打折扣。而且对于这些手段,大都是事后查证,很难有快速高效的预警效果。对于各级公安机关以及国家安全部门在打击各类犯罪、维持社会稳定与国家安全的过程中,越来越多地面临各种不同的挑战,亟须引入先进而有效的科技手段,全面提升案件侦查与犯罪预防的能力。
科达,一直致力于专业的解决方案建设,依托自主研发的业界领先人脸识别技术,采用人脸检测算法、人脸跟踪算法、人脸质量评分算法、活体确认算法以及人脸识别算法,率先推出人员管控系统,提供了公安业务亟需的人脸布控、人脸搜索、人脸比对等功能需求,为公安工作人员抓捕犯罪嫌疑人、查找虚假多重身份证、预防告警提供可靠高效的技术手段。
项目综述
项目背景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正进入流动时代。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达到2.3亿人,占总人口的17%,即每6名中国人中就有1人是流动人口。未来20年,还将有3亿农村人口进入城镇。随着流动人口大量增加,面临着流动人口结构复杂、人员信息不透明,流动人口数量庞大,流动人员管理困难等局面,尤其是在流动人员中夹杂着刑嫌人员,流窜逃逸,伺机作案,更有部分人员犯罪后“漂白身份”潜入异地继续生活,如何能够有效的抑制和发现混淆在庞大的流动人口中的重点人员,成为目前面临的重要课题,给社会综合管理带来挑战,使得公安机关等部门作为社会公安安全管理的主力军,身上的责任和义务更加沉重。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XX地区人口日趋密集,城市人口数量和流动性也大大增加,加强对城市人员信息的管理对社会治安、重点区域防范、维稳等方面意义重大。另外,近年来社会犯罪率呈逐年升高的态势,高科技犯罪以及伪造身份信息犯罪层出不穷,犯罪行为的突发性、不确定性增强,给防范和侦破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最近,恐怖分子实施爆炸、砍刀伤人等恐怖活动频发。反恐部门一直在研究对策,基于目前没有足够的警力进行监控;即使通过人来实时监控,还是无法及时有效地将事件辨识出来。开展反恐怖图像监控智能分析系统研究,将有效防止恐怖事件的发生。开展研究反恐怖图像监控智能分析系统迫在眉睫。
建设目标和内容
首先本系统的建设目标是建设一个隐蔽、友好、便捷的人脸信息采集系统和可疑人员身份识别报警平台,以便在不干扰旅客正常通行的情况下对其身份进行识别,为长途车站、检查站等的安全运营提供实时的身份识别应用服务。解决反恐的布控以及城镇社会治安防控、刑侦等诸多管理问题。建设现代治安卡口智能监控系统。
人员卡口人脸抓拍、实时比对系统通过在城市重点监控地点部署安装摄像机设卡,对经过卡口的人员进行人脸抓拍并进行识别和比对分析。
前端摄像机主动将视频中的人脸与人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