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老子蚜有无相生学案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蚜.doc
PAGE
PAGE14
有无相生
一、熟语积累及运用
1.以德报怨:用恩惠回报别人的怨恨。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很遥远的行程,是从脚下那一小步走出来的。比方事情的胜利都是从小到大渐渐积累起来的。
【运用】(推断下列加点词语运用的正误)
1.假如国与国之间都认为以德报怨是最好的相处之道,那么人类的文化将要担当极大的重任,因为人类的基因是帮不上多少忙的。 (√)
2.近日,全球智能共享单车摩拜单车携手联合国环境署等权威机构发起世界骑行日,激励人们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用骑行变更世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用在这里望文生义。)
二、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老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有和没有、困难和简洁并不是干脆对立的。?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简洁的事、小事积累多了就会发生量变。?
3.老子用高台起于一筐土做比方,得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答案:1.有无相生难易相成2.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3.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一、通假字
1.自见者不明 (“见”同“现”)
2.死而不亡者寿 (“亡”通“妄”,荒谬)
二、一词多义
三、指出下面的词类活用并说明
1.为无为,事无事(名词作动词,做事)
2.死而不亡者寿(名词作形容词,长寿)
3.多易必多难(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把……看得简洁)
四、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古义:不能走远 今义:不行以
2.强行者有志
古义:竭力实行 今义:用强制的方式进行
五、推断下面句子的句式类型并翻译
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宾语前置)
译文:了解别人的人聪慧,了解自己的人圣明。
2.图难于其易。(状语后置)
译文:从难事的简洁处入手来解决它。
1.如何理解课文第五则体现的“为无为,事无事”的思想?
【点拨】老子反对以烦琐的禁令捆住人们的手脚,限制和扰乱百姓的生活。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需实行顺应自然的看法,以安静的思想对待生活。他提示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小到大,由少到多,由易到难。老子志向中的圣人,对待天下都是无为的看法,即顺应自然的规律去做。把这个道理推及人类社会的通常事物,就是要以无事的看法去办事。所谓无事,就是要人们从客观实际状况动身,一旦水到渠成,条件成熟,事情也就做成了。老子反对统治者凭主观意志发号施令,强制推行政策。
2.这些选文在语言表达和道理阐释方面有哪些显明的特点?
【点拨】(1)行文凝练畅达,采纳大量的韵语。排比和对偶,像诗,也像歌谣,语言简短精练又充溢哲理,是格言。
(2)设喻生动、形象,使抽象的道理浅显易懂。如,选文第2则以“车”“器”“室”设喻,形象阐明白对一切事物起确定作用的是“无”的道理;选文第6则以“合抱之木”“九层之台”“千里之行”设喻,形象阐明白任何事情都要从开头积累才能胜利的道理;选文第7则以“人”“草木”设喻,形象阐明白守弱则强的道理。
3.文章告知我们哪些为人处世的道理?
【点拨】
《老子》的说理给你怎样的感觉?他的思维有何独到之处?请小组沟通一下。
【点拨】春秋战国时代,在文学思想、学术等方面的确是一个开放的时代,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他们的作品及思想每每风神独具,美不胜收。而老子给人的感觉是,他是一位低头深思的哲人,他的话不多,却总是那么新奇独特,别开生面。
在视察社会和人生的时候,老子有一大特点,是擅长逆向思维,所谓逆向思维是跟顺向思维相对而言的。顺向思维是顺着习惯性的路途去思索,逆向思维则是循着跟习惯性路途相反的方向去思索。所以逆向思维经常意味着对传统思维定式的超越,具有意想不到的开创性。所以老子的思想独特而深刻,往往语出惊人,发人深省。
一、阅读文中语段,完成1、2题。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老子》其次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老子》第十一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老子》其次十四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老子》第三十三章)
1.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子把许多社会人生现象提炼为一系列的对立项,认为这些对立因素都是相反相成的。
B.自以为是的人,虽是要彰显自己,却往往不能彰显自己;自我夸耀